体医融合近年来多次被提及,而“运动处方”则被认为是体医融合的关键桥梁。
科学运动是良医
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流行了数百年的哲学运动观。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不管是医学界还是体育界,严谨的学术研究越来越多地验证:科学的运动有利于人体健康。
我国于1986年开始的,研究时间长达30年的“大庆研究”表明,包括运动干预在内的生活方式干预促使糖耐量受损患者糖尿病累计发生率、糖尿病并发症、心血管疾病风险及发病率显著下降,证明通过长期改善生活方式改善体质、预防疾病是可以实现的。
库伯有氧运动研究所追踪检测了一万余人,将心肺耐力水平分成中低高,发现中等耐力和较高耐力的人死亡数和高心肺耐力的人死亡率差不多。心肺耐力水平比较低者的死亡率数倍于心肺耐力水平高者。
“有氧运动之父”肯尼斯.库伯
原美国运动医学会主席斯金纳教授说,“对于很多慢性病来说,合理运动就是最好的药物。大量循证医学数据表明,规律的体育活动能够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预防结肠癌和冠心病、缓解心理压力。”
运动处方是桥梁
运动是良医,但对于一些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来说,他们很少去尝试运动,因为没有没有科学的运动指导,他们将很容易面临风险。运动处方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运动处方示例
运动处方的概念最早诞生于美国,是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具体来说,是指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运动处方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可以帮助病人治疗和预防疾病。
“运动处方”正是体医融合的一座桥梁,将医疗机构与健身机构,医生与健身指导人员连接在一起,发挥1+1大于2的效果。在国内部分地区,这一融合已经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而在美国,专门有团队保障负责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以及经历过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提供运动处方,通过实施运动处方治疗疾病,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国内运动处方发展的困境
目前国内运动处方完成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但其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境,制约着其继续发展。
第一个困境是人才的极度缺乏。要真正做到体医融合,从业人员的系统培训就十分必要。开出一张运动处方,需要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合理用药、判断运动禁忌和运动中特殊注意事项,健身指导人员则根据医生提供的医疗信息制定运动处方,这都需要非常专业系统的培训,目前国内具有运动处方系统知识、能够开具运动处方的医生和健身指导从业者屈指可数。
第二个困境是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因为人口老龄化、医疗资源分布等各种因素影响,国内的医生、特别是三甲医院的医生工作普遍处在超负荷状态,如果增加运动处方等工作,对于这个他们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第三个困境是钱的问题。如何给予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合理的激励?如何让医生劳有所获而又不过度医疗?如何让患者接受为运动处方买单?这些都是不小的难题。
目前在体医融合领域,我们更多的在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我们也在期待着更多像“大庆研究”一样更适合中国人的医学研究成果,而这些离不开政府、体育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