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要承认,我对厨房的热爱超过任何兴趣。
甚至足球与音乐。
我相信,在我会回爬的时候,为了检验我的远大志向,爸妈一定在我眼前整齐的摆上了书、笔、钞票,吃的。看我会抓起哪个来,代表我会取得哪方面的成就。
而接下来的举动可能会让他们伤心了一阵子。
我一定会径直的爬向厨房,在他们惊愕的表情下操起一把炒勺。
这点我坚信。
三十年来,命运颠沛流离,我最终没有成为一个厨子,没在一家像样的厨房里挥舞炒勺。没在徒弟的簇拥下带着厨师帽与大家合影。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荡漾着我的梦想。
美食对火候的要求极为苛刻,一道美食,倘若没加“时间”这味调味剂,一定会在某些方面欠佳。反复的练习,再加上时间的沉淀,就是一道美味的前提。随着世界观慢慢成熟起来,我对美食一往如故,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微博、微信里关注了大量的美食博主。甚至每天还会准时蹲在电视机面前,收看美食节目。将每道美食的做法、要点、小窍门一一记录。
我遍访过祖国的大江南北,入蜀不知辣滋味,入粤不知鲜滋味,不是为了游历,而是专门找一找各地的特色。中国的食文化博大精深,走出去后才发现,之前的我,已经在这个星球上存活了三十年的我,特别像一只喝醉酒的青蛙,坐在井底,跟旁边的青蛙吹自己多牛逼,满嘴吐沫星子。
有人问我,你一定是枚标准的吃货吧。错!我的情怀就是下雨天,窝在家里做一大碗疙瘩汤,两个溏心蛋那种。若是非要给一个称呼,我希望文雅一点——就叫老饕吧。
这个名称是从《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写的一本儿书叫《至味在人间》里面看到的,我觉得形容我们这号人足够的恰当。
民以食为天,睁眼就是三餐。食欲是人的第一欲望,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首要的要求就是能吃饱。英国有个作家直言不讳的说过,人生下来有两种欲望,食欲与性欲。其他的欲望,均是衍生品。由此可以推断出来厨师这个行当,是顺应人性的艺术。
好吧,废话太多,言归正传。
从大学开始,我有个习惯,就是每逢假期都要背包去一个地方,在那待上两三天,走街串巷领略当地饮食文化。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最能反映这些文化特色的食物,而后汇记成册。
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有普遍性,二是最反映地方特色。奈何我国地大物博,经纬辽阔,加上气候、地质作用,各地食材千差万别,还着实不好找。
也凑巧,有次我无意之间问了朋友这个问题,他是一个标准的,对美食无法抗拒的人,他吧唧吧唧嘴,漫不经心的回答,“面啊。”
我恍然大悟。
首先各地都有吃面的习俗,其次面的吃法各地均有不同,最后也最能反映当地特色。
当然,我是个懒癌深入脑细胞的人。就像中国足球队,中场控制节奏多时,前场传跑到位,就差那临门一脚。
真是拜托了黄磊的电视剧,那个深夜的小酒馆,我带着满怀壮志凌云的心情看了两集脑残酸菜面的加时广告之后,越发心情复杂难以名状。已多年不上豆瓣的我还特意打开了评分频道,助攻了广大网友一把。却依然愤怒难耐,于是摊开笔墨,奋笔疾书,写下此文,为大家尽量呈现各类面的文化及料理方法。
1.红烧牛肉面
这款面当然是面界的大哥了,味道适合普众,面界扛把子并非浪得虚名,每年吃掉的某师傅方便面连起来能绕地球好几圈。
如果你下面馆,面对各式各样的面无所适从的时候,点一碗红烧牛肉面吧,没错。
牛肉当然要选择牛腩部分,嫩滑爽口弹牙。
做时先将牛肉飞水去血沫,乘出备用。后热锅少油小火煸炒郫县豆瓣酱,煸炒出红油后,入葱姜沫料酒去豆腥。反手将牛肉倒入锅里翻炒。而后调味,依次放入盐、生抽、老抽、糖、胡椒粉、酒酿、花椒,白芷、草果,汤水收干时放入热水,只听“吡啦”一声,盖锅盖,调小火,焖煮一小时。煮好后只留清汤和牛肉,其他杂质过滤掉。
此汤头做好收工。
面要单独下锅煮,浇好汤头时记得放些香菜碎增香。
吃的最正的一家是后宰门一条街里的一家牛肉面馆,最后一根面都要嚼碎了再吞下,按下不表。
2.老北京炸酱面
我要给这道面颁一个终身成就奖,以表彰我对它的无限热爱。
地道炸酱的原料,首选北京六必居黄酱,做出来味道周正,讲究的师傅也挑不出来毛病。
肉选用精五花肉,肥瘦相间三七分,分层越多越好。切成硬币大小块状,爱大口吃肉的主儿切半个拇指大小也可以,而后葱姜水浸泡。取平底锅,底油预热后将肉至于锅中小火微煎。
至表面金黄油脂渗出,开大火,烹入料酒,下泡过的葱姜,调入生抽,一只八角,半碗开水,微炖。
酱料要用一半黄酱,一半甜面酱,调入水卸开,冰糖若干。等到锅中水煮至半干,下酱料,煮开后不断翻炒。
新鲜大葱,去葱叶留葱白,切碎呈小片状。见炸酱变为暗红色,同时冒大泡,下葱白,点芝麻油,迅速关火出锅。
炸酱浓稠油亮,五花肉软烂不腻是为佳。
伴菜一定要有黄瓜,豆芽,绝对不允许其他菜的出现,不然味儿不对路。边吃边嚼瓣大蒜的人是行家人,吃面时不必细嚼慢咽,一定要大口吸吮,要是再撇一口大北京腔,这吃面的境界就出来了。
3.重庆豌杂面
有年夏天我跑去重庆,想体验一下“少不入蜀”的感觉。
凑巧阴雨天,凑巧我刚下飞机饥肠辘辘,又凑巧我拐进了一条小巷子,最后凑巧遇到小面。
它叫小面,从此没面敢叫大面。
重庆的第一民生食物是火锅,而日常小吃或者说主食,则非小面莫属。重庆小面馆子遍布大街小巷,花样繁多,除了什么都不加的素小面,还有鸡杂面、牛肉面、肥肠面等等,重庆人可以从早饭一直吃到宵夜,可以说顿顿都吃都不腻。
豌杂面是重庆小面中最受欢迎的。豌杂是指豌豆和杂酱,清香绵软的耙豌豆、喷香浓厚的杂酱,配上麻辣鲜香的碗底,实在是巴适(好吃)惨了。
做法复杂。
用泡软的豌豆(提前一晚浸泡)和焯过水的猪龙骨,加少许姜片炖煮。 豌豆耐煮,需要两到三个小时,炖至软烂为佳;
另选一锅,放底油葱姜爆香,下肉沫炒散,而后调入豆瓣酱、甜面酱、料酒、生抽、糖。不断翻炒,至汤汁浓郁。
酱汁做好收工。
最后一步叫打底碗。
在面碗中加入蒜水、红油、麻油、盐、鸡粉、花椒粉、猪油。这一步是精髓,无它,则味道尽失。
吃时,两勺豌豆汤头,一大勺酱汁,撒上榨菜碎,葱花碎,再烫把豌豆苗做点缀,捧在手里一闻,那味道,巴适。
(未完待续...)
别急,一大波面正在来的路上。
你若期待,就必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