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的在告诫自己:一定要去做一些自己内心深处比较抗拒的事情,并且逼迫自己把这些事情做好,也许有一天自己就优秀了。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优秀,实在没有任何让自己觉得可以拿来衬托一下自己的底气。但我也从来没想过自己到底有多不堪。我一直觉得读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我想读,随时都可以,还可以读的很好。
然而,最近的读书经历告诉我,我也就是在读那些网络玄幻小说的时候才可以谈的上容易。不需要思考,不需要一字一句甚至可以跳过好多页的去读,不需要理解甚至记忆,更不需要去备注,只是随便自己的喜好,挑出精彩部分读读而已,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甚至可以不知道书名,不知道书里写了些什么,不知道自己看了些什么,只是那一时的兴奋和多多浪费一点时间而已。恰恰也是我内心喜欢而不抗拒的读书,我不觉的有任何的意义。
最近在读余秋雨的《山河之书》和《文化苦旅》以及丰子恺的《此生多珍重》。我是一手拿书,一手字典。可以想象一下,拿着字典读书的场景,我依稀记得,那是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出现的场景了。自从高中以后,我就不再认真读书了,走到今天这种难堪的局面也不是没有道理。
要读书必先识字,这是我小学老师讲给我的。所以,小学六年下来,语文课本每个学期都在更换,在课本上密密麻麻的写上注释和拼音的习惯却从不懈怠。那时候自己买不起书却是那么的爱书和爱读书。
读书识字。知识是慢慢积累的,从一个个单独的字开始然后是词,句,段,篇。这几本书拿到手里,我觉得沉甸甸的,竟然可以有那么多的字我不认识。不知道发音就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如果就这样读完这几本书,我还不如多追几部好剧来的实在。我认真的为每一个生僻字注上拼音,写上注释,一星期看不完我就一个月,我依然相信看书看的是质而不是量。
读一本好书就像品一杯好茶。你不能着急着赶紧喝完,那样你是喝不出茶的味道的。读书我觉得也是一样的要慢慢的读,甚至要不仅仅只读一遍,因为你读不出作者要告诉读者什么信息,你甚至不知道作者为什么可以写的这么好,作者的写作思路是什么以及写作手法是什么。尽管有人说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可以影响一个人怎么样云云,但我还是更希望从书中学到点什么,哪怕只是一点点,哪怕只是认识了一个生僻字我也觉得自己没有白读。
余秋雨说,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其实就是一件事:那就是路就是书。我觉得书也可以是路。余秋雨一生走过很多个国家的很多个地方。他的著作很多都是自己亲身体验和行走,追寻,然后写景,写情,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哲理。他通过记录自己一生不同凡响的旅程的全部感受,实地考察文化,写出了多部领先华语文坛多年的作品。我们的大部分人去不了他走过的那么多的地方,但是可以通过他的文章感受到每个地方的风景,虽不能亲身体验,但依然可以领略到那片风景的那份美丽。
读书也是思考。每天忙忙碌碌的劳累着,有没有停下来静静的思考过,让自己的思想不至于过分的寂寞孤独。走过了一天的忙碌,晚上安静的读一小会书,看到书中的某一个场景,会不会想到自己的过去,可以想一想在这个噪杂的世界自己是个什么样子。自己每天的忙碌是为了什么,可以在安静的夜晚思考自己要往哪里去。
最后,引余秋雨的一段话来结尾: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晚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