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必吃的应节食品是元宵或汤圆,
那么,汤圆和元宵有什么不同呢?
有人认为大致地区分标准是:以江浙为中心的南方地区,用包制方法制作的叫汤圆;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用摇制方法制作的叫元宵。
1
在古代,汤圆和元宵并没有多大区别,是不同地区的人的不同说法而已。
明代吕毖编写的《明宫史》中,记载了元宵的一种做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而且写道:“即江南所称汤圆者”,在这里,作者认为元宵就是汤圆。
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记载了萝卜汤圆和水粉汤圆两种汤圆的做法。其中萝卜汤圆的做法是“萝卜刨丝滚熟,去臭气,微干,加葱酱拌之,放粉团中作馅,再用麻油灼之。汤滚亦可。”这说明汤圆是可以油炸也可以水煮,那种认为汤圆一般做汤的说法,是太低估了吃货们花在吃上面的心思。
水粉汤圆的做法是“用水粉和作汤圆,滑腻异常,中用松仁、核桃、猪油、糖作馅,或嫩肉去筋丝捶烂,加葱末、秋油作馅亦可。”
清代屠继善编写的《恒春县志》中,记载了清代台湾恒春县的汤圆“糯粉为圆,实馅,或糖、或肉,均有。”这与袁枚记载的水粉汤圆大致差不多。
2
除了元宵、汤圆,还有一些别的称呼,如:“汤团”。
清代震钧撰写的《咫尺偶闻》中,记载“十五日食汤团,俗名元宵”
清代陈作霖撰写的《金陵物产风土志》中,记载“汤团谓之元宵,以节名也。”
这些说法都证明:汤团,就是元宵。
明末文人张岱撰写的《夜航船》中,记载:“周公作汤团”。(周公是西周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这一说法,把汤圆的发明大大提前到了西周。
此外,还有“圆子”。圆子在古诗中,甚至比元宵、汤圆更常见;也许诗人们认为“圆子”更与诗相配?
如:宋代朱淑真写的《圆子》,“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纵有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
清代弘历写的《元宵煮浮圆子》,“美擅团圞节,名传灯月筵。清风同说饼,嘉夜煮浮圆。月桂三春馥,星珠五纬连。大官传故事,聊尔听应然。”等等。
3
有的地方,冬至吃汤圆。如:清代周学曾撰写的《晋江县志道光本》中,记载“冬至供汤圆子”。
也有大年初一吃汤圆的。如:明代周楫撰写的《西湖二集》中,有“杭州风俗,元旦清早,先吃汤圆子,取团圆之意。”这里古代的元旦,指的是大年初一。
还有六月初一吃汤圆。如:清代胡建伟撰写的《澎湖纪略》中,记载六月一日,祭祀完祖先后,全家在一起喝酒,然后“食汤圆,名曰半年圆”。
有的地方,结婚的时候吃汤圆。如:清代胡建伟撰写的《澎湖纪略》中,记载的合卺之礼,男女喝完酒后,“即备汤圆二碗,每碗汤圆六枚,先男女各执一碗,各食二枚;次即男女交碗,又食二枚。每碗各剩二枚,男即以所执之碗盖住新娘之碗,放在床下,然后就寝。”
在明清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卖汤圆的店铺,如清代钱彩《说岳全传》中,有“汤圆店”的说法。
清代石玉昆的《三侠五义》中,有“汤圆铺”的说法。
这证明汤圆一年四季都能吃,否则,如果只有特定的日子才能吃,这样的店铺是迟早要关门大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