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曾参这个人,老实巴交,特别能够使劲儿,做事特别能卖苦工,踏实肯干。孔子曾经评价过曾参说,这个人笨笨的。曾参没有颜回那么聪明,也没有子贡那么会说话,但是他说的话往往士比较有力量的。
所以,人可以没有那么聪明,也可以不那么会说话,但是,要具备说出来的话很有力量,做出来的事很有说明性。
一个人最怕的是不能反身自问。
我们自己要具备批判性思维,批判自己的思维。每天静下来审视,自问自答几个问题。
批判性思维的最高境界是对自己进行批判性思维。
我们在惯性生活中,只讨厌别人,却不反思自己。
曾子这句话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具备批判性思维,我们每天都需要停下来问问自己,我还有初心吗?我是不是在做当初自己想做的那件事?我有没有变成一个自己都讨厌的人呢?
所以,我们每天都要从以下这3个方面来问问自己。
为人谋而不忠乎?—— 问事业。(事业)
“忠”,就是尽心竭力。尽心竭力有一个前提,尽心竭力不是往死里干,尽心竭力地核心是带着思想去工作,真的去思考老板这么安排的用意是什么。不要关注老板怎么说,而要观察老板到底想要什么。不要听顾客怎么说,而要给到顾客真正想要的东西。这才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应该做到的。
同时,我们带着自己的思想在工作,能够快乐很多,因为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感。而不是每天麻木地接受指令,机械重复,这则是非常无趣的。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人际关系。(家庭)
我们要真正理解对方,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相应的事儿。
“信”真的容易吗?NO
第一:不想做。是一种碍于面子的迂回话术。最终还是要找借口推掉的。
第二:做不到。很多事情,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
第三:自己认为做到了,但对方并不认为你做到了。这是认知偏差的问题。
所以,我们不要高估自己的“信誉”,我们也需要天天反思一下自己,我们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当中,我们有没有有节制地承诺。
极喜时莫与人物,极怒时莫与人书。
在你极其高兴时不要轻易许诺别人东西,特别生气地时候不要写下什么以做表彰。
这值得我们终身自问。
传不习乎?—— 修养。(心灵)
老师教的东西,我们都在不断地温习和实践吗?另外一层意思,你教别人的东西,你确实是自己先做到了并不断使用验证吗?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都是“老师”,因为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影响别人,起码,我们会影响孩子和家人。我们在指出孩子或者家人的问题的时候,反思自己,这些要求,自己做到了吗?
王阳明的《传习录》就是这么来的。
《传习录》就是王阳明记录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如何把孔子的这些道理运用出来的。
我们每天都要反复问自己这3个问题:
1、在事业上,我们有没有带着自己的脑子在工作?
2、在人际关系上,我们有没有做到言而有信,努力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理解对方。
3、在修养方面,我们能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