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睡前听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为什么优秀的人都不喜欢呆在家里?》,文章开篇举了一些在家工作或学习时常常发生的状况:看书五分钟,看朋友圈一小时,或者去冰箱找吃的,“累”了去沙发或床上躺躺,没忍住点看了几个小视频....不知不觉一早上过去了,书还是停留在那一页。听到这暗自骄傲,这些状况自己好像没有呢。不过倒是觉得周末在家学习有些冷清,缺少点人群气息、生活气息。是谁说过“人生来就是社会动物”?想反驳都无力。
有人说找个咖啡馆花几十块钱买杯咖啡看书、办公好像有些浪费钱,而且还要花时间在路上,多不划算啊。但实际上当人处在外部环境,很容易受环境和人群影响,大家都在认真学习或者工作时,为了不让自己“格格不入”,自己也不得不投入其中。而且断绝了一些诱惑,效率确实比在家中要高许多。
似乎很有道理,于是这周自己也背着笔记本和电脑跑到家附近的汉堡王写一周总结。出发点很简单,听到了别人总结出来的经验,觉得好便去实践,这样才有机会过好一生啊。说“听过许多道理依旧过不好一生”这句话的人,肯定是和以前的我一样“只听不做”吧。做了也许不一定能变好,但起码我能知道这样做到底好不好,也是好事一件。这样何愁过不好一生。
早上9点不到,店里人不多,音乐欢快,位置也多,找了一个相对僻静的小圆桌,可以放下电脑和笔记本,刚刚好。
9:30左右,6位身着深蓝色工服、40来岁的男人在一长方桌坐下,声音在人不多的店里显得很明朗,我猜想他们是这个商场物业管理小组之一。小组组长站起来为大家拍了一个合影,然后开始“早会”。大致说了一下本周的情况,然后询问组员有什么看法和意见,组员们也一点也不含糊,纷纷说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语言很朴实、活泼,不禁让人想到“可爱”二字。其中一位是广东人,说着标准的“广谱”,有些难听懂,忍不住笑了一下。他们应该很享受、热爱这份工作,所以看不到倦态,很积极。这正是很度束于办公楼的年轻人需要的态度吧。五分钟不到的“相处”,我就被他们这种气氛所感染了。
10:30左右,整理完各项时间记录,拿出笔记本开始写文章。一个大约5岁(对小孩儿年龄真是一点概念都没有,随便猜了)穿着帅气的牛仔外套、暗红色裤子跑过来,对我在电脑敲字很好奇,小心翼翼地探头过来张望。我转头“假装”发现他,我两都傻傻地笑,他“假装”被发现马上又跑开,就这样往复好几次。男孩眼睛大而明亮,发型还很酷炫,有点像上期《爸爸去哪儿》里安吉的新发型,真是让人喜欢。后来他的父母把他“抓”过去吃早餐便没有再跑过来,呵,原来是酷炫的牛仔亲自装呀。
家外面原来这么有趣!难怪优秀的人都不喜欢呆在家中了。闹中取静,人来人往,我思我想,有许多想法蹦出来,成就了自己,也圆满了别人。
相对于安静的图书馆或者咖啡馆,我更喜欢有些“闹”的地方。太安静的地方总会让人有些紧张,而安静的地方要做到安静却是很不容易的。聊天时刻意压低声音,吵;不停敲打键盘的声音,吵;间歇性挪动椅子的声音,吵。
而这些“闹”的地方就不一样了,只要不是高声吵闹,都觉得是很悦耳,满满的都是生活的味道。店里英文歌有些熟悉有些陌生,但都不算太难听;小孩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收银台时不时传来领餐通知......
现在到了中午12点,正是午餐高峰期,点餐队伍排得有点长了。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我的文章也差不多写完了,最后例行整理出一周时间笔记。
翻看了前几周的记录,发现一些固定事项,如:吃饭、洗漱、午休时间每日时间都差不多,于是便用一个总和时间代替。每天的生活似乎都很固定,除了下班之后的4-5小时会有让你不断地更新外。于是便想以后每周就整理出工作时间以及个人投资时间,其余略去。这个想法一出现,便马上回去翻看了笔记本,看着看着便舍不得删掉了。就像手机里的照片一样,每一张都有它的故事。而这些看似毫无作用的事情,我也无法跳过直接奔着有用的事情去,它们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工作和学习,生活多无趣,总要一些诗和远方吧。
看过我另外一篇文章《地铁小记》就知道这周我去做牙齿复查了,再过几年看这些事情多有趣。
好了,终于到固定环节了。
这周理论时间总额为79.17h,实际为78.42h,误差为45分钟。
个人投资时间:每天约3h38min,占23.12%(上周20.99%)
工作时间:每天约5h10min,占32.94%(上周35.8%)
消耗时间:每天约1h34min,占10.03%(上周13.17%)
浪费时间:每天约5h19min,占33.9%(上周29.42%)
PSSS:我的时间笔记越来越不对劲了,倒像是心情笔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