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幸福?—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了,你就比我幸福。”易懂、贴近生活却又透着深刻的哲理,赵老师这个开头,我喜欢。
以前,在人们眼里,最有钱的就是地主,最美的也不过村姑。而现如今资讯极为发达,电视、杂志、报纸、互联网上充斥着金字塔最奢侈的生活,不停地闪现着全世界最光彩夺目的美女,让我们在潜意识里和这些人进行比较。这时候的攀比心,就会成为我们幸福的一大累赘。虽然我们时刻关注时代带给我们的便利,总要求与时俱进,但却忽视了科技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潜意识的改变,确却地说是改变了我们的幸福感。
物欲横流的社会,诱惑变得越多,于是我们就有越多的东西可以比较,而越喜欢和别人比较,就越会感觉不幸福。由于人类的负面偏好性,很容易陷入“与人攀比—大受打击—严重失落—拼命奋斗—爬上一格—继续攀比—大受打击…”的循环,随着“爬上一格”的难度越来越大,停留在“严重失落”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从而生活就会越来越不幸福。笔者突然发觉,如此一来,自己(攀比测试分数高达48/55)陷得有点深啊。越幸福的人越少跟别人攀比;反过来,攀比心越强的人越不幸福。我要治疗了。。。
书中提到,不要拿你不能改变的事情去攀比。如果有一件事你不能改变,那你就不需要为它负责。如果你实在跟别人比,那就比你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自己。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我们不应该跟别人比,而应该跟自己比;不是要达到全世界的最好,而是要达到自己的最好。最直接地就是感受心流,感受完全投入到当前活动中时,那种忘记自我、忘记时间、忘记周遭一切的状态。
健康也是一样,我们追求的不是一张“健康证”,而是在平凡的一天里,健康地生活,健康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状态。我想很多证件都如此。爱因斯坦说过:“能测量的不一定重要,重要的不一定能测量”,貌似也蛮有道理。
不要把目标定得很伟大,做个平凡人,学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同时,也学会表扬与自我表扬,只要你改变了自己,你就改变了中国的一部分。如果你还影响到周围的一两个人,那你就已经超额改变了社会。
幸福=50%遗传+10%环境+40%控制
我们的人生大多都在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展开。遗传,人们常说含着金汤匙出生,天生富贵命,而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来家徒四壁,这没错,但幸福感却不见得高下立见;而环境,大多是选择的结果,要么是自己选择,要么是家庭,既然选择了,那也不能改变;唯一能做的,能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自己的态度、自己的内心、自己要做的事、自己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故,戒除与他人攀比,回归自己内心深处,让自己一天比一天进步才是幸福的源泉。
对了,学会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