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认为,好的文字是用心而不用力。
所以我不喜欢华丽的文字,如果华丽是有所目的,那就不美丽;如果华丽本身就是目的,那就更可恶。
《我的舅舅杨宪益》读了没几页,我的眼睛就热了。
画家、作家赵蘅陪伴舅舅最后十年记录下的文字,让我仿佛触摸到了那代文化人的夺目风华。
黄苗子,华君武,邵燕祥……许多熟悉的名字,让我莫名地想到了黄永玉的一本书,《比我老的老头》。当年的那些四合院里,不但有俗世的日常烟火,还有风华盖世的诸多文艺大家沉静其中。
即便是经历了那个年代特有的波折,他们中的多数人仍然从容淡定,达观处世。
陪伴舅舅的日子里,作者从舅舅身上,也是从老一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耳濡目染,润物无声。
当第一篇写舅舅的文章见报时,华君武在不知作者是谁的情况下,就专门给舅舅的妹妹(作者的妈妈)打电话夸文章写得好。
作者因此感慨道:“我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更为自己有这些前辈感到自豪幸福。”
其实受益的又何止作者一人呢?我们这些普通读者,包括国外那些读了舅舅译著的读者,都同样受益良多。
所以在最后,我要隆重介绍舅舅杨宪益:
杨宪益,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曾与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全本《红楼梦》、全本《儒林外史》及《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聊斋选》等多部中国历史名著,在国外皆获得好评,产生了广泛影响。
1982年,发起并主持了旨在弥补西方对中国文学了解的空白"熊猫丛书"系列,重新打开了中国文学对外沟通窗口。这套丛书中除了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也收录了《芙蓉镇》《沉重的翅膀》以及巴金、沈从文、孙犁、王蒙等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