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通过ipad阅读,前几日有个机会翻看一本纸质书,当时隐隐约约感觉纸质书读起来更快些,除此之外并没有做更深的思考。
今天我同样也是在ipad上阅读mobi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希望能提高阅读能力。书中提到,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强调了阅读过程中记随书笔记的重要性。而单从记笔记这个诉求讲,目前还哪一款阅读软件能让我满意。读着书,我不禁开始对比起电子化阅读和纸质阅读起来。
坦白讲,虽然刚开始阅读电子书时心理上和生理上(主要是眼睛刺激)并不能适应,但我这一年阅读的几乎所有书却都是电子书,这种转变中无疑反映出电子书的一些优势。
电子书资源多;
电子书中免费资源很多;影印版资源一堆一堆的,搜索引擎分分钟就能找到,省钱又省时;
便携;比如一个ipad可以装下多少书我就不计算了,总之,带着ipad就像带着一个随身图书馆;
因为便携,所以方便,让随时随地阅读成为可能。
环保考虑
除了电子书这些极为优秀的特点外,我突然开始意识到,
电子书阅读其实很大程度上简化和解构了阅读活动。传统阅读活动中的层次感被大大消减。
电子书消除书本物理质量的同时,书页与书页间的前后关系也大大消减了。但这种层次关系在阅读中其实十分重要。我还能想起以前阅读纸质书时,能很方便的前后翻页,去寻找之前一段读过的段落,以便更好的了解书的脉络。在阅读电子书时,却很难有这种体验。
电子书是平面的;而纸质书是立体的。由立体向平面的转化过程中,自然会损失很多书本的结构信息。
阅读电子书时让人感觉在读一片一片的书页,书页与书页之间的联系感很弱。而对纸质书的每一次阅读,都让你感觉在读一个整体,一本书。电子阅读时,人与书之前是有距离的,你无法自由的去在书的字里行间记笔记,也无法根据对纸张的记忆和感觉在书的不同页码之间回溯与翻看,无法将自己的理解与书本合二为一,书是书,你是你,读者与书之间隔着电子屏。
电子介质永远不会变旧,在电子介质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常新的,而书籍却会。每页纸会随着读者的反复摸索变得暗黄,甚至还会有页纸上会留下不小心洒下的咖啡印记。这些小痕迹都构成了一种阅读记忆,能帮助读者更快的回忆出书上的内容——人总是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记忆,不是吗?这也许是我之前隐约觉得读纸质书更快的原因吧。
纸质书的不同书页对读者来说都是不同的,需要花费的阅读时间也是不同的:有几页你读得很快,有几页上写了很棒的想法,需要一读再读,页与页之间的这种差异很难在电子书上体现——电子书上的每一页都是相似的,但纸质书却不一样——读的次数多的页会越旧,一眼扫过地页会很新。这种物理上的差异,带来的阅读体验是很不同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讲到,主动阅读。毫无疑问,在读纸质书时,读者能更方便的主动:主动翻页,主动在书上记录感悟等。从这一点来看,虽然电子书让我能读到接触到更多的书,但是或许阅读每本书的成效比使用纸质书都降低了吧。
我开始觉得,未来,纸质书并不会消失。
一点题外话:
google现在将电子介质作为一种全新的材质来看待,也在探索着电子介质的交互展示特性,所谓的material design,能将电子书的阅读变得更自然,更符合人的学习感知习惯吗?不得而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