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是一部由社会学大家费孝通先生著的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费孝通学生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
在此书中,作者把乡土中国分成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多个方面,以中国的事实来说明乡土社会的特性。通览全书,读者可以很轻易的在其中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哪怕时过境迁,但费先生审视社会的眼光、观察社会的方法,仍然充满活力,值得借鉴。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是开篇费先生提出的第一个观点。传统中国乡村以土地为本,因而人口流动率极低,所以导致乡村间的孤立和隔膜。人们在熟悉的环境中长大,代代相传的社会习俗指导着他们的行为,因此有了一句“全部文化可以在亲子间传授无缺”。接而引出下文中文字下乡的困难之处,更是提出治愚的根本在于中国社会乡村性的基层发生变化。为了增强说服力,他更是将中西方的社会结构进行对比,认为西方社会是一种团体格局,而乡土中国社会结构则是一种差序格局。
根据以上提出的概念和简单的结构分析,费老先生又具体分析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家”。男女有别的界限使中国传统的感情定向偏于同性方面去发展,同性组合使家庭的团结不易巩固,于是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由同性为主,异性为辅的家族代替了家庭。费老先生认为,乡土社会的秩序是靠“礼”来维持的,只要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礼治社会便不需法律来维持秩序。费老先生特别指出,中国正处于乡土社会的蜕变过程中,要使现代司法制度得以彻底推行,必须“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先有一番改革”。
在我看来,虽然乡土社会的“礼”具有合理性,但它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已是不甚合适。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流动的社会,我们每天都会接触不同的人,恰如费老先生所说“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在这种复杂的大环境下,乡土社会中“礼”的束缚力自然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是无情的法律,它是顺应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自然产物。而“礼”演变为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当今社会的人们一般难以做到像乡土社会的人般信仰“礼”,另一方面,法律也不如“礼”那般深入人心。但我相信随着法治社会在不断健全完善下,法律信仰终会在社会树立。
对于像我这样的00后来说,乡土中国所处的时代离我实是有些久远,书中的内容也有不少不甚了解的地方。总的来说,乡土中国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许多中国习俗及传统,使我对传统中国社会有了了解和体会,而这对我们日后建设新中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