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卡尔维诺的文章对于我这个尚未入门的写作阅读小白来说太过艰深。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遂翻出两年前购买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作救兵,以备攻“城”之用。
2017.1.6 P1-18 1h 阅读到输出
序言、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一、序言
(一)社会现状:
1.在近三十年的美国社会,指导年轻人阅读,以最基本的概念来阅读,成为最重要的教育问题。
2.速读已成为全国性热潮,但这一现象本身存在问题:针对不同的书籍,必须采用不同的阅读速度才能达到读的更好的目的。
3.教育体系中,指导阅读的层次,仍然停留在基本水平,且社会少有针对不同阅读技巧的正式训练。
(二)再版重写动机:
1.回应以上的社会现象
2.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增补
(三)书本的架构:1-4章
二、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主动】与艺术【使用心智阅读,提升理解能力】
1.本书针对人群:读书为了增进理解能力的人
2.知识与理解的关系:知识不等同与理解,也非理解的必然先决条件
3.媒体包装观点,使大众失去思考能力,不经思考的接受
(一)阅读的活力:主动的阅读
棒球中投手与捕手的比喻
1.阅读可以是一件主动的事情,效果与主动程度正相关。
2.主动的程度包含了会使用不同的阅读技巧,而阅读的艺术性也在于此。
(二)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为求得理解
1.为获得资讯:读得懂,书中传达的和读者程度相同的部分被读者接受。
2.为增加理解能力:真正的阅读是一种没有外力帮助,凭借内心的力量,提升自我,把对书籍的了解由粗浅推向深入的过程。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作者的水平高于读者,读者为了读懂书中内容,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到近似作者理解能力。
(三)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学习【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自我发现型学习【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之间的差异
初学者与书呆子
1.吸收资讯【记忆能力】:知道某现象 vs 被启发【理解能力】: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与其他事物的关联,类似情况,同类差异
2.自我发现的学习【非辅助型自我发现】:无人指导,经由调查、研究的情况下,自己深思熟虑的一种学习 vs 指导型学习【辅助型自我发现】有老师或书籍知道,通过阅读和倾听,获得指导。
(四)老师的出席与缺席
1.倾听是向一位眼前的老师学习,阅读是向书籍提问,追寻一种解释,需要个人的理解能力。
2.成人学习要完全依赖书籍本身时,必须要懂得如何让书籍来教导我们,也就是如何阅读。
2017.1.7 P19-54 1.5h 阅读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阅读,就像是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是跟着一位缺席的老师在学习。
阅读的层次又可以视作阅读的艺术,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从第一层次到第四层次,是渐进的关系;下一个层次往往包含上一个层次的阅读,并以上一个层次的阅读能力为基础。
第三章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一)导致初步阅读狂热的三个历史原因:
1.全美推行全民教育,致力于全国没有文盲的教育目标。
2.基础阅读教学法不断的发生变化。
3.阅读教育在所有的学校教育中受到最严厉的批评。
(二)学习阅读的阶段:这四个阶段都是老师出席指导的辅助型学习
1.阅读准备阶段:学前教育,幼稚园
2.识字阶段:一年级
3.字汇的增长及对课文的运用:四年级
4.成为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小学或初中毕业
(三)更高层次的阅读与高等教育
1.理想状况:高中达到分析阅读能力;大学达到主题阅读能力并可作研究。
2.现实状况:高中与大学只停留在基础阅读能力上徘徊。
(四)阅读与民主教育的理念能力
理想教育:只要个人的自我期许、与需要不受限制,国家就应该提供无限制的受教育机会。
第四章 检视阅读
(一)检视阅读有两种
1.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用几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全书的架构,判断是否需要继续阅读
针对情况:不知道需不需要阅读;想在短时间内掌握书中的所有内容
方法:书名、序→目录页→索引→书衣→与主题相关章节→随便翻翻、后记
2.粗浅的阅读:了解全书内容
针对情况:对一本书的启发性期待过高,且发现书难以阅读
方法:从头到尾,通读一遍,不要停顿→只注意能理解的部分,跳读不理解的部分→读完全书
(二)阅读的速度
1.速度可以培养
2.理想的阅读速度是用不同的的速度来阅读,恰当的速度,而非过快或过慢。
(三)逗留或倒退
1.用脑速度阅读,而非眼速度
2.训练方法:拇指、食指、中指比自己阅读速度更快的速度练习
(四)理解的问题
速度的问题在于理解力并非随着速度提升。
(五)检视阅读的摘要
慢读与快读的标准: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刀有损满足和理解。
合理的检视阅读是:第一次阅读一本难度的书,不要企图了解每一个字句。就算是最难度的书也快快的读一遍,当你再读第二次时,你已经做好了阅读准备。
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一)确定阅读的目的:获益or取乐?
(二)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提问及努力的找出答案,是超越基础层次的阅读的核心
1.主题:如何依次发展主题,如何从核心主题中分解出关键议题。
2.关键议题:怎么发展?主要想法、声明、论点
3.读者自我判断:是否有理?全部有理?部分有理?
4.这本书对于我的意义?为什么作者认为重要?真的需要了解?其他启发?
(三)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1.提问并尝试找出答案,努力读懂作者的言外之意。
2.在书上做笔记。【附做笔记的方法】
(四)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1.结构笔记:重点在于全书的架构
2.概念笔记:针对主题阅读,把相关的陈述和疑问顺序而列
3.辩证笔记:把针对一个主题写作的不同作者捉对厮杀
(五)培养阅读的习惯
1.刻意练习,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
2.清楚的了解阅读规则,熟练运用阅读技巧。
(六)在许多规则中养成一个习惯
1.分别学习单一规则
2.在单一规则精通时,融会贯通,完成一个整体规则
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
(一)本书介绍的规则适用于任何你必须读或想要读的书或读物
(二)书籍分类的重要性
虚构的小说类 vs 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性
(三)从一本书的书名中你能够学到什么
1.阅读书名
2.心中有一套分类的标准【必须能找出不同书籍之间的区别】
(四)实用性vs理论性的作品【论说类书籍的第一层分类】
(五)理论性作品的分类
第七章 透视一本书:四个阅读规则 1.25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或为什么会有这件事的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及特征是、什么?与其他类似事件,或不相同事件的关联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以上这些都是理论性的问题。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什么顺序?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或怎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