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漫步秋叶
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诗所写的是一种修养的胜境。美感教育给我们的就是“源头活水”。
朱光潜在《美在从容生活间》有言:科学告诉我们,人类一切成就到最后都要和诸星球同归于毁灭,在自然圈套中求征服自然是不可能的,好比孙悟空跳来跳去,终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
人可以跳开自然的圈套来征服自然,可以在自然世界之外另在想象中造出叫人合理慰情的世界。这就是艺术的创造。
至小就特别佩服那些能够把生活过得艺术而有诗意的人。读书时,特别喜欢梅兰竹菊四君子,仿佛它们承载了文人的傲骨与志气。便也学着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种上一些菊花,植几株竹子。
菊花开时,采几株插于瓶中奉于台几之上,想象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也会置一方小凳,坐于竹下,一本书一壶茶,心中怡然。仿佛生活也因着这几株菊与竹,变得惬意美好了几分。
多受些美感教育,就是多学会如何从自然现象之中解放出来,由奴隶变成上帝,充分地感觉人的尊严。
美感教育不是替有闲阶级增加一件奢侈,而是使人在丰富华严的世界中随处吸收支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
《美在从容生活间》一书为朱光潜作品的自选集,文章选自朱光潜的四部著作,分别为《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谈美书简》。
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更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中国现当代美学的奠基人。
之前曾看过朱光潜先生青年时期著的《谈美》,被书中透出的亲切感和深入浅出的文笔深深吸引。今日再读朱光潜先生的《美在从容生活间》,更是被书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美学观所折服。书中更有著名画家汪钰元所画精美插画,精美图文,解读大师毕生思想精华。
人之一身,自学生时代起,就开始读书,今日我们所讲的读书就是前人的做学问,朱光潜先生认为,学校教育之功用,一为启发兴趣,再就是指点门径。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读书需要养成仔细分析的习惯。以看小说为例,第一次但求故事结构,第二次但注意人物描写,第三次但求人物与故事的穿插,以至于对话、词藻、社会背景、人生态度等等都可如此逐次研求。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只一味图读,不去消化不去思考分析,书读完了也就读完了,待日后再去回忆,心中脑子里未必能有多少内容。朱光潜先生在书中提出:读书不在多,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学问,不能通就不能专,不能博就不能约,先博学而后守约。这是治任何学问所必守的学问。这正是现在好多“读书人”所应该谨记的。
美感经验并无深文奥义,它只在人生世相中见出某一时某一境特别新鲜有趣而加以流连玩味,或者把它描写出来。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人对于一切事物,无非就以上三种态度。而每一种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着重点却又不同。
小孩子穿一件衣服,若是表露出不太情愿或是心情低落,你哄一句,“啊呀,这件衣服宝宝穿了真是漂亮!”小孩子立刻就会喜形于色。
记得以前曾看过一篇文章,文中述说了一位性格内向又有些自卑的小女孩,在幼儿园里和同学相处,总是低着头不敢大声说话。一天去商店买文具,看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发卡,试戴后营业员夸其漂亮,小女孩心中欢喜,买了下来。
出门时遇到同学,都是自信满满,笑容满面,大家也都说她今天很漂亮。直到回家后才发现,头上根本没有发卡,回头去找,才直到,原来发卡丢在了商店,付过钱后压根就没有拿走。
虽然说这是一篇说自信的文章,却也剖析出人性之中对于美的追求,小女孩因为觉得自己美了,便有了抬头与同学问好,笑容满面的自信,而又因了这份自信,在大家眼中小女孩就真的有了不同于以往的美。
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
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她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过一世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本书中很多文章为朱光潜先生八十几岁高龄时所写,文风与青年时期的书又有些不同。用先生自己的话说:因着几十年来的任教和写“高头讲章”,脑筋惯在抽象理论上兜圈子,对文风的丑恶现象经常发点脾气。再者,从解放以来一直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对过去自己的言论中错误和不妥之处日渐有所认识,趁此项读者做个检查或“交代”......当然,以上都是先生至谦之语。
本书为四大部分,分别为:此身、此时、此地;生活本身是方法,也是目的;世界因缺陷而美;风行水上,自然成纹。在本书中,先生对于人之一生从立志、求学到交友、消遣以及价值、艺术等等,针对时弊抒发了自己的观点。
如果你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美学观有自己的见解,甚或至于有任何的疑虑,打开《美在从容生活间》听听朱光潜先生的分析,相信你总会有一番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