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my周岁后,把备忘录里零零散散随手所记敷衍成篇,关于亲子阅读中的一些所思所想。
1、
有很多这样的声音,“1岁以下婴儿的专注力只能持续1-2分钟”,“1岁以下婴儿给他反反复复读个三两本书其实就够了”,以我跟Timmy的共读经历来看,我是不同意的。
Timmy还没满月,吃饱喝足神清气爽,我伏在小床边看着她,一手轻轻让她握着,一手轻轻环拥着她,轻声给她读诗、唱童谣、说话,她安静恬然,或专心凝视我,或伸手摸上我的脸,或抿嘴微笑,或笑出声来,我可以看到她眼睛里的光彩。所以我不信婴儿缺乏专注力,需要改进的是我们与婴儿的互动方式和互动质量。
2、
Timmy刚满一岁,书虫历史也满一年。她看的书不太多,却也不算少,有自己的喜好;会自己从小书架里选书,看完会自己放回去;不小心把书弄脏了,会扯过纸巾或用衣袖擦擦;会自已翻书,有时候咿咿呀呀说个不停像在念书,有时静静捧书研读时而蹙眉时而乐呵,兴之所致直接上嘴。
她熟悉书,热爱书,珍惜书,书是她的玩具,是她的伙伴,是她认知世界、宣泄情感的辅助工具,是她安全感的来源之一。于我们而言,书是我们丰富沟通内容、丰富互动方式的工具,是提醒我们放下家长的架子真正进入到孩子内心的良药,是教我们如何向孩子表达爱意、如何更好平等对待孩子的良师益友。我很享受这样的共读体验。
3、
与所有的婴儿一样,Timmy甫一出生就知道自己的口粮在哪里,能辨别妈妈的气味和妈妈的声音,喜欢听妈妈背诗、唱歌、读书。
1个多月时,眼睛盯着布书,舞之蹈之,还要抬起小手冲着布书上吊着的小玩偶空抓一下,乐得咯咯笑。
2个月时,与布书亲密无间,在布书的引诱下,俯卧和抬头时间拉长,完成了翻身的准备动作。
3个月时,开始接触真正意义上的书,能认真听完妈妈讲完一本书,而且一口气要听几遍。爱上《道道圈圈》,喜欢跟随妈妈的手指顺着线条移动。
4个月时,已经熟练掌握翻书(纸板书)技能。通过翻书,学会了开门(前提是门稍微打开一点),学会了在门打开后往后躲闪一下以免被门打到。会亲吻《蹦》中的小女孩。
5个月时,学会了打滚,完全停不下来,只在读书时能安静下来。
6个月时,能自觉把书上的苹果与现实中的苹果联系起来。
7个月时,会自己坐着认真翻书,自言自语自娱自乐。
8个月时,会两手抓着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蝴蝶那页使其飞舞。不管爬向何方,只要妈妈拿起她喜爱的书读上几句,立马嬉笑着飞爬而来。
9个月时,会明确表达出自己对书的喜好,今天高兴看这本,今天偏不要看这本。
10个月时,喜欢自己拿书,不管是纸板书还是普通的书,都能一页一页地翻,而且拿反了书还会自己正回去。
11个月时,开始能理解绘本中简单的故事情节,比如说小桃子。读到climax(例如狗熊挡路、仙人掌要跟小桃子贴脸之类),要“啊”一声然后开心拍手,看到小桃子哭会跟着假装发出呜呜哭声。看到大卫伏在妈妈肩头熟睡,会装睡打呼,还会用手一下一下轻拍大卫,就像妈妈平常哄她睡一样。
12个月时,已经能很好地把读过的书比较漂亮地摆回原位。
所以, 1岁以下宝宝也是懂很多事的。
4、
现在有很多文章,谈及早期阅读的好处,比如爱的滋养、文艺的熏陶、语言的启蒙、知识的渗入,还有行为指导、情绪管理等诸多妙用。但我并不是受这些功用的激励才开启这段亲子阅读之旅的。我爱书,家里充满了书,所以自然而言地会把书带进孩子的世界。我一直觉得,没有明确实用目的的、有趣的阅读体验对于孩子而言恰恰是最有益的。
一直以来,特别害怕回答“这有什么用?”这种问题。因为我阅读的落脚点只在愉悦,不是为了给孩子打基础,不是为了让孩子更乖更聪明。但这种回答在提问人看来却常是虚伪而又缺乏诚意的。所以特别羡慕很少被问“这有什么用”的蔡康永。“人生,不是拿来用的”。“爱情,光荣,正义,尊严,文明,这些一再在灰黯时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对很多人来讲‘没有用’,我却坚持相信这些才是人生的珍宝,才禁得起反复追求。”(蔡康永《痛快日记》)
5、
常有妈妈向我诉苦,称自己的孩子不爱看书。或小时候还能读读绘本,到了小学、初中,简直恨不得一本书都不看,或者只看网络文学、同人作品、色情小说。她们看了很多“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文章,尝试用金钱、物质奖励,但收效甚微。可我仔细观察,那些孩子的家长们闲暇时光被电视、手机、敦促孩子快写作业给占满了,家长自己是不读书的。
家庭成员共有的阅读习惯、纯粹因书而起的快乐,这可能是孩子得以保有终身阅读习惯的两个必要条件吧。
6、
突然想起虎妈蔡美儿来。她的理念我并不认同,到现在,对她的书也没什么印象了。记住了两句话(大概不是书中的原话):“没有孩子天生就会努力,完全把选择交给孩子,孩子会自然地选择轻松”,“因为对自己严格要求,因为自己能够以身作则,所以有底气对孩子提要求”。很难想象沉醉麻将桌前的父母养出从小爱书的孩子。没有得到好的引导,孩子也很容易止步于肤浅的,甚至低俗的阅读。
7、
如果书读一半孩子跑开怎么办?随她去呗。也许换个时间、换个讲读方式,孩子的反应大不相同。
也常有父母因孩子抢书、啃书、撕书困扰不已,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只是现象而已。我所做的,就是提供安全的选择(比如说布书、纸板书、废报纸),满足她种种出于好奇的探索。
Timmy小月龄时,不爱“看”书,喜欢“玩”书。爱啃咬拉扯抠摸翻,爱用脸和膝盖撑着自己挪去够书,爱把书放进盒子里取出放进,爱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正着反着来回翻书,爱揪住两页书一张一合,爱拍打或亲吻书上的某个画面,爱把书反复递给镜中的自己,爱把她心爱的娃娃摁在书旁然后拍手大笑……她与书独处时的小动作、小表情,我都觉得可爱透了。而她经由书,趴坐爬站之类的大动作,手掌、手腕、手指的精细动作,以及手眼协调,都得到大量的、充满创意的、为我们带来无数欢笑的练习机会,这也是可喜的成长。
8、
没有孩子前,想象中的亲子阅读是这样的画面:把孩子抱坐在腿上,甜蜜地依偎着,默契地一页一页看下去,是非常平和有爱的交流。这样的画面,在我家却极难得。
满4个月前,Timmy清醒时更多是躺着或趴着。读书时,我常躺在她身边或者蹲在床头。
Timmy是个好奇的孩子,喜欢观察大人读书时的表情和嘴型。在她可以靠坐后,一般读书时都是一个人抱着她,另一个人把书横在胸前,两大一小共同分享读书的乐趣。
Timmy是个好动的孩子,喜欢自由,所以她会翻身后就不太喜欢被长时间抱在怀里(抱出门遛弯另当别论)。会爬会站会走后,即使她自己主动求抱抱,抱了3、5分钟也是要挣脱的。
她喜欢趴在我面前,摆出马上就要掉头走人的POSE,蓄势待发。一边试探性地往外爬两步,一边回头看看书望望我。高兴了,一阵风似地爬过来,急急地攀住我抢下书,或者抢着翻页。有时她觉得无趣,便头也不回地爬远了。后来能力升级,改为蹲坐/跪坐在我面前,也早早做好了撤退的准备,要么扑进我怀里坐在我腿上好好看书,要么站起身来连爬带走地远离。离开后,有时会回头邀请我放下书跟她来游戏,有时也就自顾自地玩耍去了。给她读书就像两军对垒,胜了,她被你和书吸引;败了,你只能抹抹脸下次再来。
她喜欢把书摊在沙发上,站着翻书。
她喜欢妈妈把书立在地上,背书给她看,而她跟着妈妈的歌声、跟着妈妈的动作,认真地模仿着,拍手、跺脚。
她喜欢坐在小书架前,静静地选好一本书,取下,像模像样地翻页,沉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书声朗朗,表情丰富,我就在旁看着这小小的外星人一样的娃娃,常常看入了迷。
差不多11个月大时,她喜欢自己挑好书塞在我手上,然后偎过来听我读书。但她常常不肯坐下,她要跪着或者站着,然后头靠在我身上。
我们经常不在一个频道,比如我“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还没读完,她已经急急地伸手翻下一页了。我也就先由着她了,跟着她的步调天马行马发挥一番,然后再一遍遍尝试,慢慢地把她引诱过我这一国来,或者,自己跑过她那一国去。
我曾经纠结过亲子阅读时的姿势。我想,这类形式没什么好在意的,只要大人和孩子舒服、自在,能享受到这段阅读时光的乐趣,孩子有参与感,这样就足够了。
9、
老人常说,养儿如栽树,养女如种花。
我们以爱为土壤,适时施肥、浇灌、除草,但不能安排她长成什么样子、开出什么样的花、结成什么样的果。成长,主要是孩子自己完成的。她不是我们的提线木偶。
养育孩子不是做科学实验,父母的小问题小错误应该是被允许的。从来无意立志做个完美妈妈,虽然反思和内省是必需的,但焦虑和不安是有害的。坦然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力所能及完善自己,相信孩子的力量。
即便是婴儿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喜好,她是与我们一般平等的独立个体。借用郝广才的话,以平等的态度面对孩子,是亲子阅读的基本态度。
10、
很怕别人要求开书单。书读得多了,视野开阔了,阅读品味自然也就形成了。父母如此,孩子也如此。不加分辨地照单全收,是极不负责的。
当然,要在茫茫图画书海洋中选出相对靠谱的书,还是有捷径的。
看获奖情况:凯迪克奖、凯特·格林纳威奖、国际安徒生童书奖、德国青少年文学奖、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大奖、波隆那国际儿童书展最佳选书及插画展、纽约时报最佳图画书排行、ALA好书奖、信谊图画书奖、MOE绘本屋大奖……
看出版社(图外):学乐、企鹅(DK、Ladybird)、HarperCollins、麦克米伦、Simon & Schuster、Candlewick Press、兰登书屋、福音馆、白杨社、格林文化、亲子天下、信谊、远流、和英、小鲁文化、青林、汉声、三之三……
看策划机构(国内):读库、信谊、启发、耕林、和英、蒲蒲兰、爱心树、毛毛虫童书馆、小活字、魔法象、暖绘本、奇想国……
看阅读指导书:《亲爱的天才》、《杰出图画书插画家》系列、《好绘本如何好》、《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幸福的种子》、《骑鲸之旅》
看阅读推广人:郑明进、林真美、阿甲、萝卜探长、天使鱼、圆猫记、杨政、李一慢、深圳小刀、瞳伴、粲然、满满妈、巴依老爷、三川玲(需辨别部分推广人应出版社邀请或为推销书籍的社交文、广告文)
看作者:青菜萝卜各有所好。这里不妨提几个可能在妈妈圈内知名度不大高的中文绘本作者,比如于大武、赖马、刘宗慧、保冬妮、于虹呈……
看翻译:唐亚明、林良、阿甲、彭懿、任溶溶、范晓星、陈木城、柯倩华、方素珍、魏舒……
11、
给孩子选书时,固然我有时会参考下各种奖项评选、知名阅读推广人的推荐,会参照其它同龄宝宝阅读的反馈,会先惦量下自己的喜好,但更重要的是,低下身来,观察自家的这个宝宝,她目前大动作、精细动作发育程度,她当前的认知水平,评估下她喜欢这本书的可能性有多大。
孩子还小,选书买书多由父母代劳。再怎么试图丢开自己,再怎么幼者本位,也不可能抹掉这个成人角度。挺喜欢两小千金妈妈的辩解:
如果说我给孩子读书买书是我成人的角度,那么我要说,我这个成人角度,是在孩子是小宝宝的时候,跪下身来,在孩子3,4岁的时候,蹲下身来,在孩子更大的时候,才站起来,牵着她们的手往前看,往前走。我总有放手的一天,但那个时候我没有遗憾,我很放心,因为我知道,她们知道身后有我。
12、
一直很反感教化训诫意味太浓的书,也不喜欢强调学习认知的书。总是坚持,知识技能的掌握,行为习惯的培养,乃至对艺术的欣赏和对美的鉴赏,应是孩子自然自愿习得的。
13、
微信张小龙在知乎回答关于用户体验的问题,说用户体验的目标是,做到“自然”。又强调,“自然”可能容易导致玄学,因此这里想强调的是,“自然”的思维方式一般是需要长期的非常理性的训练才能获得,而不是突然幻想自己获得了一种使用“自然原则”的能力。
养育过程中的自然,也同样不是如遇神启、任性妄为。自然,不是让父母无为,不是放任孩子自生自灭。只有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客观规律,只有认真观察自己的孩子摸清她的个性发现她的兴趣,只有自己不断地构建自己的知识谱系提升自己的审美趣味,才能尽可能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判断力,协助孩子实现自我的成长。
14、
我买书有怪癖,一般只买自己读过的书。“读过”,不仅是读过并喜欢其中的内容,还包括读过并喜欢它的装帧、排版、用纸、手感。同样的书,不同的编绘者,不同的出版机构,呈现方式会有很大区别。不同的读者,对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看再多照片,听再多推荐,不如把书捧在手上翻一翻、读一读。对于婴幼儿,还要考虑它的油墨是否安全,纸张是否容易划伤人等等。读过内容,没见过实物,但仍然敢毫不犹豫地下单,这样的童书绘本,我只信赖读库的。
先买后读还是先读后买,这是个人喜好差异(可能还跟家庭财力和书房面积有关),没有高下优劣(尤其现在有些书几乎不在实体店销集,也很难实现先读后买)。不过,个人的阅读视野,如果只局限在自家书房,未免偏狭,即便孩子也一样。
15、
我小时候,在图书馆发现自己心怡的书,借了又借,恨不得整本抄下来;在书店遇到了特别想要的书,每天放学就跑书店看,攒够零花钱立马冲去买下来,那种喜悦的心情至今回想起来还觉得美好。带孩子一起品评图书、挑选图书,是特别好的一项亲子活动。
Timmy也很喜欢实体书店。书店、图书馆、绘本馆这样的地方可以让孩子有机会跳离家长的选书偏好多接触不同风格的作品,然后我们就可以一步一步地把选书、买书的自主权交到孩子手上。
话说回来,小宝宝看的书要安全、要干净、经得起撕扯啃咬,比如布书、小开本的书、切圆角的书,这类书绘本馆少,有的话也会担心是否卫生。加之婴儿都喜欢重复,重复也是一种安全感,一本书看上几百遍也是很正常的,所以买书还是必要的。
16、
少囤书,为孩子未来自主选书留下空间。我们买书给孩子,是要引导他们发现阅读的乐趣,而不是要限制他们的阅读范围。“大量”囤积“好书”以待孩子长大阅读,这是家长的贪欲,更有甚者,是对孩子未来选书口味的担忧和质疑,是一种过度保护。
为孩子挑选“好书”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地阅读养刁孩子的口味,引导孩子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什么是好,怎样是美。
总想着尽早地让Timmy拥有自主选书、买书的权利,所以不会为她囤积数年后才会看的书籍。也不会因为担心某些书绝版就先买为快。不管怎样,世上的好东西,我们错过的一定比遇到的多,遗憾本身也是一种美。
当然,我心里还住了个小孩,碰到自己心动的童书照收不误,如果Timmy能从中找到她爱的书,那也是她的缘分,我会很乐意跟她分享,但不管怎样,那是买给自己的书。这样的好处是,如果Timmy对某些书完全不感兴趣,我能非常淡定地面对,引诱不成也能潇洒收手,不会因为心疼买书的钱而不自觉地施加压力逼迫她读那些书。
17、
给孩子买的书,首先应是家长自己读过且喜爱的。如果家长为孩子选择的书,家长自己不认同、不喜欢,念起来时难免带了诸如茫然、寡淡、厌烦、不以为然甚至讥讽的负面情绪,这样孩子如何能感受到书的魅力?
18、
现在的父母都多才多艺,亲子阅读各显神通,能歌善演,能结合各种手工、游戏进行创意拓展,编、导、演才能不断被激发,网络上关于绘本拓展的素材和指导也早已呈泛滥势。
但很少有人强调,为孩子留白,给孩子留下观察、探索和思考的余地,不要一味把自己关于书的种种想法、种种创意全部输送给孩子,而是时不时地让孩子主导这段阅读时光,由着她通过抓、握、摸、撕、扯这些动作来感受书,由着她静静地盯住某一副图画凝视。
悠贝的孙莉莉老师在绘本拓展活动设计上极富创意,她的几段话说得极好,转载如下:
绘本,作为一种课程时尚,和以往出现的种种时尚一样,是一面镜子,所有试图使用它的人,都在镜子中照出自己原有的价值观、课程观、儿童观。无论嘴上说的怎样,一旦你使用了这种新鲜玩意,你就会竭尽全力地把自己相信的东西表现出来。这很有趣。面对各种绘本的演绎诠释方法,儿童的位置仍然是显课题!
有人带孩子表演绘本,有人带孩子创作绘本,有人带孩子把绘本当作探究线索,有人带孩子分析绘本,有人带孩子识字,有人读给孩子听……所有这些都不可以说绝对的对与错,而是在具体的演绎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孩子是主人还是道具,绘本到底有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孩子主动学习活动的对象。
现在很多地方搞会课、展示课,语言领域的活动都改绘本阅读,绘本上各种课。绘本是道具,孩子是工具,几不见绘本的美,也不见孩子的真。所以,我说,各种新鲜玩意都是镜子。
并不建议家长在家中绞尽脑汁的和孩子拓展绘本。和孩子读绘本,更多是心灵交流,随兴所至。
19、
几十年、上百年的饥渴,促成了如今图画书市场的异常火爆。有一阵子,我的朋友圈被这么两篇文章刷屏:“绘本为什么不是一个阶段,而应是一生的阅读”,“孩子可以读章节书了,是时候丢掉绘本了吗”。众妈妈们异口同声,表明了会坚持给孩子买绘本、 读绘本的决心。
是的,图画书没有阅读年龄上限,我只是觉得绘本被过度重视了。
我能理解绘本市场的火热:图画漂亮赏心阅目,很快读完有成就感,阅读门槛低,容易畅销利润空间大。
全民阅读调查显示,童书市场异常火爆,为数不少的成人自己几乎不读书。尽管火爆,中国童书却极为便宜,质量相对欧美日台也逊色很多,因为很多家长消费观念是:尽管孩子吃穿用度样样进口毫不吝惜,售价在3、40之上的书却嫌贵。支撑童书繁荣的力量不是全民热爱阅读,更多可能是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和成人对自我成长的逃避。这种现状下,比起绘本,桥梁书、章节书、成人自己的阅读等等更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每天持之以恒给孩子读书的爸爸妈妈们,你们每天自己还读书吗?
读图能力很重要,审美教育也很重要,然而我们的阅读不能止步于绘本。做为一名接触绘本10年有余的发烧友,我坚持:学龄后乃至99岁,绘本是甜点,字书是主食。中小学孩子拒绝字书,排除书本身的问题,就跟只刷手机只看标题坦言“字太多看不下去”的成年人一样,理解能力很可能是有欠缺的。不能遨游于优美的文字世界,实在是很可惜的事。
20、
关于每天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
特别有意思的是,不需要刻意训练,Timmy的每日作息是渐渐固定下来了,每天约摸在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醒、什么时候饿、什么时候渴望洗澡……我想其它孩子也是这样吧,这样的规律会让婴儿觉得安全。读书也是一样的,固定一个时间读书,固定一个频率引入新书。
随着月龄增长,Timmy越发调皮,东爬西窜活力四射,疲于奔命的外婆有次发现书能让她安静,所以当天不停给Timmy看书。我下班回家,看到Timmy(当时8个多月)坐在几十本书里左拥右抱,翻翻这本,看看那本,拿了这本游戏一番,再丢开去取另一本,外婆很高兴,说靠着这些书Timmy消停了一个多小时,虽然她不时会东张西望,但只要确认外婆在她身边,她的注意力很快又回到一堆书上去了。我很心疼外婆带娃的辛劳,却无法赞同这样的阅读安排。
我在房间和客厅都给Timmy安置了小书架,每个书架放上一些书(从一开始的一、两本到现在的九、十本,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但不是全部更换,会保留她当下特别偏爱的书,会引入新书,也会把她以前熟悉的老朋友们更替进来。
每天我们固定读两次书,早起上班前,我让Timmy选1、2本,我读给她听,然后抱她出去散步;每天下班,我让Timmy选2.3本,我选1、2本,然后临睡前拥着她背诵绘本上的故事、背诵诗词歌谣,述说当天发生的事情。平时她在家玩耍时,会自己从小书架把书抽出来翻翻看看,如果她把书递给外婆嗯嗯啊啊地示意外婆讲书,外婆也会讲,但一般都随她自由玩耍。
五音使人耳聋,五色使人目盲。过多的选择只会让孩子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一本书读几百遍的经历,反而会带给孩子莫大的安全感和成就感。
21、
在盘点Timmy的心爱小书时,我发现她特别偏爱与自身生活经验有关的书。
生活体验在前,阅读与生活联结,让这个小小的幼儿在书中看见了自己,看见了自己所在的小小世界。
没有吃过苹果,书中的苹果就只是色块;没有拾过树叶,便不会对书中的树叶惊叫;没有观察过蝴蝶的翅膀,便不会被书中的蝴蝶感动;没有真正见过小猫小狗,所谓能够辨识动物只是机械的记忆。也因如此,其实我并不是很在意Timmy爱不爱读书,读了多少本书。
其实阅读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是件重要的小事,因为重要所以家长要用心陪伴,因为是小事所以不必把大量时间花在阅读上。丰富她的生活,多亲近自然、多亲近其它宝宝、多运动、多感受下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这些都比“读书”来得重要。
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是最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