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穷山恶水到盛世繁景。
八月从贵州到重庆自驾游,山坳里的贫困村吃住,翻山越岭穿隧道,最后开进重庆看着满眼高楼盛世繁景,恍如隔世。
把着方向盘的我问同伴,解放前那些在海外求学的青年才俊就是从这样的繁华,回到穷困像沿途村镇一样的祖国,还炮火连天。我们才几天就憋不住,是什么让他们选择回到祖国?A姐在副驾驶座看着挡风玻璃沉思几秒说:应该是信仰。
我们这一路,沿赤水盘山自驾几十公里,在茅台镇红军第三次渡江桥上看人游泳渡江健身。小时候看四渡赤水,一直以为是开阔汹涌起雾看不到对岸的大江大河。到了实地,发现步行过江5分钟的距离。在这土地贫瘠的大山堆里,方寸间都要迂回争夺才拿回活下去、走下去的生机。大概只有在这片土地上,才能重新感受年少考试常写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这背后是怎么样朴素到让我们这些后人汗颜的事业耐心和意志力。
走在茅台镇上,和同伴聊着。为什么贵州有些成景点的村寨,在富裕的路上变了味:变成通宵达旦的酒吧寨;变成村民为拆老宅建水泥房和政府对着干;变成邻里穷开心时天天放炮互喊吃饭,富了反而计较冷漠。 相比茅台镇一个步调,100多年耕耘,真正做到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集体致富。
或许,沿途有些村镇墙上标语是关于“术”的解答:“重视农业供给侧改革,调整村民结构性收入”。茅台酒文化园的讲解词在“道”的角度让人回味:有茅草台这个地方才有这酒,我们镇里靠酒富起来的都知道要齐心把茅台镇做好,茅台镇好我们才会都好。
我们常说忙事业,在忙于“事”、耕耘“业”的路上:
什么是自己内心信的,什么是自己最大的爱,什么让我们拥有最大的耐心和坚定?
谁影响了我,我能够影响谁?
几十年后平凡如我,渴望打磨出什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