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互联网已然成为新形式下炙热的社交方式。
QQ用来与熟人交往,微信用来与成人交往,微博用来与陌生人交往。
曾经的我一度相信,网上所说的“六度分割理论”:“你与这世上无论哪一个人,都能通过六个人的牵导,认识对方。”但是现在我觉得似乎应该打了折扣,想要认识一个人也便得极其容易。
从小学到大学,接触的事情越来越杂,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广。同学,同学的同学,同学的女朋友,同学的男朋友,老师,饭店的老板,兼职的朋友,老板,多得有点数不过来了。反正只要有交集,都会扫一扫加QQ,微信什么的。慢慢地朋友圈人数越来越多,大概统计了一下,有500多人(单纯的QQ好友)。
可是,多得有点儿落寞,多得有点孤独。
经常联系的有多少呢?偶尔联系的有多少呢?始终不联系的有多少呢?让我想到了这一路走来的所谓的同学……小学联系的只有2人,初中联系的大概5人,高中加高四中联系的不足15人,总共加起来也没有30人。
在某年的某一天,他们都曾在你的生命里出现过,而如今却不知在何方。那些曾经的“朋友”,“同学”,“陌生人”,不知这辈子,我们是否还能相遇,但是要记得,我们曾经见过。
过去的已经成为过去,珍惜现在你遇到的每一个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人生是一场戏,我们都是自己生命中的导演,在寻找女主(男主)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有戏份的配角,同时也会有一些露一个背影就消失的群众演员。面对人物的去留,要有自己的判断与选择。
有一种相遇,不多不少刚刚好。
“每个人何时出现在自己的生命里,都是上天安排好的,都有它的道理。”
这是前阵子认识一个江苏的学姐,她对我说的一句话。我们在简书里相识,都学的经济类专业,都喜欢写一些东西,对一些事情有自己的看法。那时我刚申请微信公众号不久,她说从我的身上学到了坚持,我真的很开心,原来我也能让别人学习到东西。
我也有做过一些事情,可是没有坚持下去,而这一次,我想坚持下去。可能是来自你的鼓励,可能是来自区区几十个阅读者,亦可能是22岁的一种信仰。
有时候,陌生人更容易发生心与心的交流。能够让我们彼此信任,还有什么比陌生人交心更令人温暖的呢?
我喜欢江苏这个城市,可能是这里住着几个相遇的陌生人吧。
相遇不易,且行且珍惜。
大学的我们来自四面八方,相聚与此,本身就是一种缘分。最近复旦大学一位教授解释的“朋友”真的很准确,推荐大家看看。
有时候,
早已习惯了这种方式:
每天都在玩手机,打开屏幕,登上QQ,展开联系人列表,又关上,打开又关上,进入空间,看几个动态,再次反回,看看有没有人给自己发消息,最后似乎想多了。发现曾经的同学换了新头像,更新了签名,点了进去,想要说两句,却又欲言又止,只是默默地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