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甄嬛与允礼经历生离死别的,主要有三个人。
皇后——逼到绝境
眉庄的到来,打破了甄嬛沉静的生活,她说甄远道被人陷害,病重垂危。
温实初的到来,则带来了允礼的死讯。
见惯了山里的美景,也已经要沉浸在甄嬛和允礼的蜜糖之中了,这个时候,突然很不习惯这些宫里来的人。
甄嬛每日不吃不喝,忧伤难过,槿汐拿来了一碗打胎药。
甄嬛为了孩子,终于决定振作起来。
她是振作了起来,看上去走的是一条活路,其实也是一条无法回头的绝路:回宫。
找出允礼死因,也是支撑甄嬛的一个理由。
从前甄嬛心中有希望,宫斗是正面迎战,现在宫斗对于甄嬛,是沉重的枷锁。
她只想逃脱,却不得不回去,全副心思的武装,累,真的很累。
好不容易可以回宫了,允礼回来了。
甄嬛见到允礼,应该是很高兴的。
无论他回来面对什么,总比他死了好。
甄嬛也应该是无比遗憾的,再等一等就可以等到他了。
二人告别,甄嬛狠心说,是她贪图荣华富贵,孩子是皇上的。
直到允礼说自己在外遇险,死里逃生,能活着回来全凭想见甄嬛和额娘的意念。
甄嬛终于装不下去,说不能为了他们二人的幸福,让其他家人死。
允礼说,如果你一直对我说无情无义的话,我不会信。现在你说你不得已,我才明白你再也不会跟我在一起了。
看到这里,好希望,槿汐不要用那碗打胎药,刺激甄嬛振作起来。
那样甄嬛或许能等到允礼回来。
或者温实初不要来告诉甄嬛允礼出事了,就让甄嬛多等一段时间。
最可恶的,还是皇后一党,如果不是他们一定要除去甄远道,甄嬛就没有回宫的绝对理由。
即使面对允礼的死讯伤心欲绝,那也是在宫外,也还能等到允礼回来的那一天。
所以,到了这里,心态才切换过来,还是要回宫,好好教训那些毁灭别人人生的人。
相信这也是支撑甄嬛的意念。
摩格——罪魁祸首
皇后是刺激甄嬛回宫的直接原因,摩格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当时甄嬛和允礼在山中见到摩格时,多少猜出了他的身份,是准葛尔人,常年骑射,两个下人还叫他“大人”。
摩格说话侵略性极强,既说喜欢甄嬛,想得到她,又说想要大清的河山。
如此狼子野心,允礼也只是威胁说要杀他,却并没下手。
后来这个人给他们带来了大麻烦。
允礼去滇藏,船沉了,因为熟识水性,活了下来,谁知上岸后又中了准葛尔细作的埋伏,被他们从陇南带到了准葛尔。
陇南是大清地界,允礼在此中埋伏,说明准葛尔人在大清早有布局。
这次行动的负责人是摩格,他当初混入大清应该就是打探敌情、安排人手的,要不然怎么连甘露寺的山都摸上去了,能被毒蛇咬伤说明他走的是荒芜的小道。
最后允礼逃出来了,但回来已经是四个月之后了。
如果当初杀了摩格,没有了他的埋伏,允礼就能准时回来。
而且,允礼不出事,甄远道有他的照应,也不至于被皇后一党陷害。
我们知道,摩格后来还干了一件大事,皇上怀疑允礼和甄嬛有私情的直接依据,就是摩格在宫中说,甄嬛和允礼私通。
当皇上找摩格证实时,摩格否认了。
皇上是个多疑的人,怎么可能信,他知道摩格喜欢甄嬛,认为他是有意袒护甄嬛。
原本以为,这个大汉还算是有点良心,看在救命之恩的份上没有出卖允礼和甄嬛,但真相是,他没有证据,如何指证二人私通?
摩格只看到了他们结伴出行,就算他猜到二人关系不一般,也根本称不上证据,不可能拿到台面上说。
所以,决定甄嬛和允礼情路的两件大事,允礼没回来,被皇上疑心私情,关键点都在摩格。
当时在山中发现摩格并非善类时,就该杀了他,只能说允礼和甄嬛太过心善了。
浣碧——最后一程
浣碧为了自己的私心,做了两件错事。
一是设计小像事件,让小像暴露在所有人面前。
给皇上后来怀疑允礼留下了证据。
二是允礼写的家书上有“熹贵妃安”,浣碧没有告诉甄嬛这件事。
允礼回来时,甄嬛说,听浣碧说边关条件差,我们不放心你。
允礼闻言,以为甄嬛知道他写信的内容。
看看允礼说的话,甄嬛说不放心,允礼就说自己写信让她放心。这个“她”,表面上是浣碧,其实是甄嬛。
甄嬛是一个谨慎的人,如果有她把关和干涉,允礼没有把柄在皇上手上,或不致死。
所以,浣碧,才是那个引爆雷的人。
注:思思安公众号第一时间更新(精力有限,业余时间写作,可能没有及时同步到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