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去错了地方,结局只有自己心疼得让我无法呼吸,但是能去哪里呢?朋友说去他那里,就是家里的不愿意,他还是愿意安置我,这话听着太暖和了。不久的将来当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也许不会再到处乱跑,以至于跑错了地方,苦了自己,却只有隐讳地说出心中的泪流得有多乱。不愿意多的人来分担,或许本来就没有多的人来分担,何必明了呢?
在我依旧停留在青骢岁月的思维里,认知太有限了,该努力的,放走了,不该的,却又接受了,不知道的知道了,知道的却忘记了,什么都是反的,什么时候才能正常点呢?等待不是件好事,但却是件正确的事。
又看了《康熙王朝》的部分片段,有智慧的人永远那么让人摸不着东西,这就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与胆魄,其实感染我的不是故事的情节,而是为之而谱填的歌曲。
今朝小事比较之下,无非班驳罢了,何已计较一生呢?
2010-3-24于重庆大学D区
注:
还记得王国维先生的人生境界吗?
或许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有这样的三个境界的。
第一重其实我们日常也都在做。周遭的人遇事儿时都能有个嘘寒问暖,小施援手,这说明你还是一个人,知热知寒,有那么点能耐和良心,和其他的动物族群也没多大差别。至于说笑脸相迎那都是应该的,俗话说伸手都是不打笑脸人的。这一点也仅仅是算道德标准里的及格线。
第二重叫关怀,甚至于说你要从人文的角度出发。你不仅得解决问题,还得去挖掘治标之后能治本根源,这或许就是你我心中的那一点悲天悯人吧。有人走在的路上,但大多在这个阶段已经倾斜向了功力。
第三重要么称精神支柱,要么称灵魂。人都有一个通病,失落了都会向一个固定方向蜷缩,比如家庭、朋友、密友等等。但切实能依靠的最后又能有几人呢,让我们都好之为之地量力而行,做得问心无愧。
落到生活的框架里,整个一圣人的做派,大抵如杜甫、范仲淹、苏轼等圣人没一个是好下场。贫寡一生,不得善终。
人之初,性本善,是生活改变了这句话。
如果说有个地方还能看到这样的美和丑,善与恶,我想应该是医院,因为那里每天都在经历生死。
在旅行仅剩下归途时,充实比起以往所追逐的一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思念这东西是没法收回泪水的;
但时间有机会治愈从前。
能用三重境界来推理的还有很多,男女之间的情愫也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