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书籍《买买买时代的行为经济学》,里面介绍了很多行为经济学大师总结出来的行为理论,今天就其中有趣的三点进行介绍,分别是:损失厌恶心理、聚光灯效应以及替代性报酬。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损失厌恶心理。相信大家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逛商场或者进餐厅吃饭时,我们会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品牌或者熟悉的菜品,因为感觉这样会更靠谱安全一些。其实,生活中,我们在做选择时,主要会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获得经验,二是避免损失。根据以往经验的结果,选择熟悉的品牌和菜品风险会更小一些,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人们倾向于维持原样。但是这样却会丧失体验生活多样性的可能。如何更好的平衡这一点呢?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选择与有经验的人多多沟通,或者多多实地考察一下,权衡利弊,就可以保证获得经验的同时,损失最小化。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下聚光灯效应。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打扮的漂漂亮亮。换了一个新的发型,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戴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饰品,我们以为别人会关注到自己,但实际上,只有46%的人能够感觉出你有不同,21%的人可能会关注到我们身上的改变在哪里,这个数据说明我们在别人眼里并没有那么重要。正如《天道》里有一句话说的:“不要太把自己当人,也不要太把别人不当人。”对于生活中自己得意之处不必沾沾自喜,同样的,对于犯错的事儿也不用耿耿于怀。公众场合发言时,我们可能会为自己说错了或者忘记了一句话而后悔不已。其实完全没必要如此。我们只需要提前演练,保持自信,尽自己所能即可,因为,除了自己,其实并没有太多人在意这些。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替代性报酬。前面我们介绍了损失厌恶心理,人们在生活中做出选择时,为了避免损失,倾向于保守派。要想解决这种情况,除了购买者本人可以采取积极主动之外,作为商家为了让购买者行为改变,还可以利用替代者报酬这个原理。它是如何作用的呢?举个例子。比如说很多人喜欢做电梯,不喜欢爬楼梯。但是如果我们把楼梯做成音乐楼梯,走在上面的人,可以享受到音乐,可能就会有一部分人愿意付出爬楼梯的努力去换来音乐的享受与体验的快感。而我们在设计产品以及举办活动时,也可以从这方面去考虑。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三点行为经济学,分别是损失厌恶心理、聚光灯效应和替代性报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