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车间逛逛,看一同事藏了起来,便过去问道:“干嘛呢,藏这里躲谁呢?”
“还能躲谁,领导呗。”同事说道。
“怎么了,又犯错了?”
“没有,刚从楼下看见领导绷着脸,估计是没好事,这不躲一下吗。”同事绘声绘色的说。
也是,以前在车间时,碰到领导不高兴,便会没事挑点事,总得把那怒火转嫁到别人身上,许是我们大多数人也是如此,想想自己不高兴或者受了委屈,或是做错了事,也总会把那股怨气波及到别人身上,有时是朋友,有时是同事,有时是家人,整的大家都要不高兴,好像自己就能好受些,事后想想确实自己不应该。
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通病,这让我想到一个故事:“一个老板因为某事心情不好,正好有个孩子的父亲撞到枪口上,被老板狠批了一顿,因为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可孩子也没犯错啊,孩子心里便很窝火,只能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这便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在生活中,我们的情绪总是会受到当下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当我们的情绪因此而便的不好时,我们的潜意识会本能的驱使我们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就像我们工作中常见的领导,受了上面的气便会那下面的人出气;就像我们在外面工作中受了气,回到家里不高兴了,往往便会对孩子,对家人也会大吼大叫,变得不可理喻。
现代社会中,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紧张很容易导致人们情绪的不稳定,一点不如意就会使自己烦恼、愤怒起来,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这种消极因素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就会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猫”的队伍当中——被别人“踢”和去“踢”别人。
我想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曾做过这“踢猫效应”长长链条上的一个环节,遇到低自己一等地位的人,都有将愤怒转移出去的倾向。当我们沉溺于负面或不快乐的事情时,就会同时接收到负面和不快乐的事。当他把怒气转移给别人时,就是把焦点放在不如意的事情上,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最近看论语时其中有一句也许便是终结这恶性循环的关键,便是“不迁怒,不贰过。”这“不迁怒,不贰过”出自《论语.雍也》篇的一句话,即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在这条长长的“踢猫效应”的链条上,只要第一个人能够意识到不要迁怒,负面的情绪便会到此为止,便不会再延伸下去,这第一个人或许是你,或许不是你,但我们只要有意识的做到不迁怒,那下一链条便不复存在,这便需要我们每次在不高兴或愤怒时,先学着冷静一下,如果真的怒火难消便去找另外一种方式宣泄一下,比如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喊几声,或是吃顿好的,或是去运动一下,要知道坏的情绪于己于人都不是好事,我们总得学会慢慢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许整个过程很艰难,但只要开始,便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