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主义者总是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行为能力来承受和减弱原有负向价值对于自己的不良影响,并使原有正向价值发挥更大的积极效应,这种人容易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不容易看到事物坏的一面。悲观主义者既不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行为能力来承受和减弱负向价值对自己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也不相信自己能够使正向价值发挥更大的积极效应,这种人容易看到事物坏的一面。
简单的说,乐观主义就是人们第一眼看到某种情形下的问题,会往好的方面去思考,表现的是积极的。而悲观主义则相反,往坏的方面去思考,表现的是消极的。
结合实际,我在日常生活中启用悲观主义的模式稍微多一些,每遇到问题常常往坏方面想,不过等冷静下来想想,又会自我安慰,开始切换模式。
乐观的人习惯迎难而上,更容易有机会。悲观的人习惯知难而退,更容易失去机会。
模式没有问题。每种模式过了度就不好,乐观的人可有积极进取的心,可盲目乐观也会容易出现问题,比如盲目乐观投资会损失更大。盲目的悲观会令人掉到绝望的坑里,而适度悲观可以发展成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
悲观主义者,这种最坏情景思维的人过度沉迷这个模式,自然而然就会造成抑郁。怎么样会形成悲观主义,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多挫折,以致不相信成功;二是童年时父母的过度保护,离开父母后一旦受挫,心里极易有挫折感;三是父母运用哪种模式会影响到下一代。
新的知识点来了,3p:personal个人,pervasive无处不在,permanent永恒的。怎么理解呢,个人:遇到问题全部往自己身上揽,把责任都推到自己身上,把问题归咎于自己,认为是自己有问题、有缺陷才导致的。无处不在:体现在人常常会一偏概全,一个缺点会影响到全部。永恒:认为自己的缺陷或不足,不可能改变,一直在发生,以后也还是这样,影响至一生。
孩子因缘自动发生挫折,而让孩子自然而然去体验挫折感和刻意为孩子创造挫折是不同的。都说父母最爱孩子,怎么会刻意让孩子受挫呢,其实这种行为很多,只是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而已。比如说练习孩子爬行的时候,在宝宝前面拿一个玩具当诱饵,每当宝宝爬着好不容易快要拿到这个玩具的时候,你又把玩具放远了,等他再爬又快拿到时又再放远了,反反复复,每一次就要成功就又失败了,父母创造了宝宝的挫折感。
那怎么做才好呢?在这种情况下,不教就是最好的教育,允许孩子去探索,成功或是失败,都是美好的体验,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而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安全就好,对我们自己负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