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先从几首词开始
①唐代诗人陈知玄
五岁咏花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1。
唯余一朵在2,明日定随风3。
词句注释
1.空: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它各自的因和缘,事物本身并不具有常住不变的个体,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故称之为空。佛教被称为空门。这句诗里的“空”,明指“花落万枝空”,实亦有双关之意,也指佛门的空。
2.唯:只。余:剩下的人。
3.随风:随风飘落之意。
白话译文:
花开时节满树鲜红,花落之后万枝皆空。
剩下的那朵孤花啊,明天也要飘逝风中。
创作背景: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未知。据传,陈知玄五岁时,当时祖父要求陈知玄写首咏花诗,陈知玄一边沉吟一边踱步,没走几步,就作好了。
这首诗的特点:生动形象,明白如话,韵律悠扬,琅琅上口。
02第二首
宋代寇准的《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翻译:
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华山》是寇准七岁时的咏诗。寇准,是北宋时期的一个稀世神童,他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了这首传为千古佳话的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即景即情之作,每一句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可谓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特点:
一是对仗工整、严谨,没有一丝一毫的刀斧痕迹。二是炼字精准,不着任何痕迹地衬托了华山的高耸、巍峨与陡峭。
站在山顶,在这个周围,没有哪坐山能够比得上华山。
这首诗无难字,用字用词却很精准,完全就是一个小作者的这个实景白描。
03第三首
明代于谦的这个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2,烈火焚烧若等闲3。
粉骨碎身浑不怕4,要留清白在人间5
解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也作“千锤万击”或“千鎚万击”;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粉骨碎身:也作“粉身碎骨”;浑:亦作“全”;怕:也作“惜”。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5]
翻译: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6]
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下了此诗。据说此时的于谦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7]
特点:
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这就是这首诗的优点:既精准描述事物,又表达自己的言外之意;富有哲理,有体现一种人的精神。
02古人读书和现在人读书的区别
相同点:
1、读书都要背。背是知识存储的过程。
古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读书到后来要想提升,都要创作。
古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现在,实践出真知
不同点:(略)
03什么样的诗是好诗呢?
1.首先是语言要好
精炼、准确是必须的,读起来有韵律。诗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一首诗的语言好,即使这首诗没有那么多的言外之意,也不失为一首好诗。
2.诗的言外之意
诗的语言好,加上有言外之意,这首诗就可以算是上品,等级就提高了。
3.初学作诗者,首先在于积累。然后,你必须常加练习,就是所谓的事必躬行,实践出真知。
4.读书没有不辛苦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学作诗也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