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斋,谈退行之《夏雪》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聊斋志异》
原文
夏雪
丁亥年七月初六日,苏州大雪。百姓皇骇,共祷诸大王之庙。大王忽附人而言曰:“如今称老爷者,皆增一大字;其以我神为小,消不得一大字耶?”众悚然,齐呼“大老爷”,雪立止。由此观之,神亦喜谄,宜乎治下部者之得车多矣。
异吏氏曰:“世风之变也,下者益谄,上者益骄。即康熙四十余年中,称谓之不古,甚可笑也。举人称爷,二十年始;进士称老爷,三十年始;司、院称大老爷,二十五年始。昔者大令谒中丞,亦不过老大人而止;今则此称久废矣。即有君子,亦素谄媚行乎谄媚,莫敢有异词也。若缙绅之妻呼太太,裁数年耳。昔惟缙绅之母,始有此称;以妻而得此称者,惟淫史中有乔林耳,他未之见也。唐时,上欲加张说大学士。说辞曰:‘学士从无大名,臣不敢称。’今之大,谁大之?初由于小人之谄,而因得贵倨者之悦,居之不疑,而纷纷者遂遍天下矣。窃意数年以后,称老爷者必进而老,称老爷者必进而大,但不知大上造何尊称?匪夷所思已!”
丁亥年六月初三日,河南归德府大雪尺余,禾皆冻死,惜乎其未知媚大王之术也。悲夫!
解析
这篇故事是在讽刺当时为官或者有点地位的人喜欢别人进行阿谀奉承,这种风气都传到了神仙界,连被人供奉的神都希望被人称呼为“大老爷”才肯为百姓办事。丁亥年七月初六日(康熙四十六年(1707)),苏州下大雪,百姓吓得赶紧向大王庙祈祷,但雪仍一直下。大王附人身上让百姓称其为“大老爷”,百姓照做了之后,雪果然停下来了。
这些神挺逗的,百姓都为他们立塑像建庙宇进行早晚朝拜和香火供奉,这却抵不上阿谀奉承的“大老爷”管用,这可是“神”心不足啊。似乎这些神看不到百姓为他们的付出,更希望听上百姓一句讨好的话。不过喜欢听好话而看不到别人付出的现象在凡界也是屡见不鲜的,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可以用退行(Regression)来解释。
退行(Regression)顾名思义指的是从高级向低级,或者当下的阶段向之前经历过的阶段进行的倒退。弗洛依德在1914年指出了三种退行(Regression)类型,(1) 地型学退行(topographical regression):意识系统让位潜意识系统,个体的的兴奋释放直接从行为转向了感知和愿望满足的幻觉。(2) 形式退行(formal regression): 在现代术语中也称为自我功能退行(ego regression),原始表达方式取代了高级表达方式。(3) 暂时性退行(temporal regression):个体回归到了已经存在和相关的早期模式当中,这当中会涉及到了早已放弃的力比多快乐和客体关系的出现。尽管这种退行普遍存在,但这种退行和迁移后混乱有着很清晰的联系。随着精神分析的发展,弗洛依德关于退行(Regression)的方向和概念也有着很大发展和扩大。
“大老爷”这一句尊称多像是母亲把婴儿捧在手里怕摔,含在嘴里怕化的感觉,让文中的神能重新徜徉在爱的海洋里。因为神的权威和地位赋予了神拥有超越凡人的能力,再加上百姓对神的敬仰就像母亲般不断地加强了神的全能感,促使神无意识地退行回到了母婴阶段去索取曾经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这神无意识地退行到了母婴阶段的快乐和全能自恋感当中,就像婴儿般完全只是渴望情感上的满足,不顾现实因素的约束,沉浸在内心的幻想中,一味地只从周围环境中索取来满足自己需求。
退行(Regression)在我们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事情,这会是个体应对当下挫折和焦虑、应激的防御方式。孩子不愿意去上学,不愿意出去工作,窝在家里无所事事靠着父母生存,就有可能是一种退行。孩子放弃了原来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技术——独立生活学习,退回到了早期生活阶段某种行为方式——像宝宝一样依赖着父母生存,用幼稚、原始的方法去应付当下困境——什么事情和困难都依靠着父母去解决,从而降低了自己的内在焦虑。
孩子出现这样的退行(Regression)肯定是因为当下遇到孩子自己实在没有办法去解决的困境,要知道孩子遇到的情况都是人生的第一次,孩子也没有足够经验去面对这些问题,而且孩子是能明显感觉到父母是无能为力提供更好的建议来帮助自己解决,所以孩子用退行(Regression)把问题难度系数降低了(把面对复杂的人际/现实问题降到了维持个体生存),让自己找回安全感和熟悉感觉,重要的是父母能够帮助自己去解决问题了。
因为现在社会变化很快,家长原有的生活经验变得可能不那么适应孩子当下的问题,给到孩子实际帮助越来越有限。家长是否愿意去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包容孩子现在的种种反应,以尊重平等方式去和孩子一起去想办法面对和解决孩子当下困境,如果家长做不到,无异只会加重孩子的退行。在这情况下,家长还不愿意让自己和孩子一起通过心理咨询,专业人士的帮助去寻求解决问题和改变的方法,那更是相当于家长拉着孩子一起合谋进行退行,永远地待在了舒适区,不用再去面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困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