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罗宾曾说过“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式,而是你一贯坚持做的事。”这是《微习惯》作者在第四章开头引用的一句话。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乃至现在都可以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做一件事容易,坚持做一件事却很难。”
的确,“坚持”这二字看似简单,但是能够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
纵观由古至今获得成就的名人事例来看,他们能够获得成功、能够被后人所念及的成就并不是偶然。
司马迁花了18年的时间写出著作《史记》;李时珍花了30年的时间编著《本草纲目》;达尔文花了22年的时间写出论著《物种起源》;而伟大的马克思则花了整整40年的时间写出了《资本论》。
或许你会说他们是名人,他们自然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我们作为普通人怎么能够和他们比呢?
可是在他们成为名人之前,难道他们就不是普通人吗?难道他们天生就是名人吗?李白在诗里曾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其实说到的一个重点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优点,就算现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或者巨大的困难,但是相信有一天终会迎来曙光的。
这不恰恰与书中作者提到的“微习惯”有关系吗?作者斯蒂芬在书中提到“把微习惯融入生活”,但是该如何将我们之前所制定的微习惯更好的融入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呢?这就需要我们跳出现在所在的舒适区了。
什么是舒适区呢?百度上对“舒适区”的解释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很有安全感。但是一旦踏出了这个舒适区,那么就会觉得很难受,很别扭,很不习惯。
这让我想起之前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们会时不时地定期举办一些公益性的训练营,旨在向更多的人普及大众心理学。当我将信息发给同学朋友的时候,大多数的人都说“现在工作很忙,没时间学习”、“要带孩子,还要做家务,腾不出时间”、“已经离开学校这么久了,早已没有学习的动力和精力”……
诸如此类的话很多很多,我并不是想说他们的想法怎么样,也不是想批判什么,只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处在一个固定的习惯与生活中,一旦这个习惯与生活被打破或发生改变,内心就会感觉到焦虑、不安全、乃至恐惧。
当非洲豹在猎捕羚羊的时候,我们都知道羚羊的奔跑速度很多,而非洲豹只会盯准一个目标。当它们正式发起攻击之前会先确认自己的目标,随之就是穷追不舍,即便在附近有其他的羚羊在,但是它们却只是盯着它们的目标,直到将目标羚羊追的体力不支,最终成为非洲豹的口中美食。
而我们若是想一辈子坚持做好一件事,想从微习惯做起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像非洲豹一样盯准自己的目标。当然微习惯提倡的是,我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不会因这个微习惯而感受到压力与痛苦。
只要我们盯准我们制定的微习惯目标,勇敢地踏出第一步,从舒适区里走出来,一直坚持做好这件事,相信我们的行动力肯定会提高不少,而我们离成功也就不远了!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我们一起努力吧!向着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