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被禁锢,内心却是无法被禁锢的。
即便被封在了家里,也依然不能阻挡我关怀世界、指点江山的内心。
多少个夜晚我在微亮的屏幕后,先是打开微博诅咒这世界再也无可救药,再打开朋友圈看厨艺竞技感动中国,最后抖音哈哈哈一会儿结束空虚的一天。
第二天一早,世界依旧,我也依旧。先吃早点,再骂孩子,完全没有改变。
怎么了?日子过好了?
看三分钟书,开了八次其他的App。
想要今天完成的任务,起来坐下坐下起来,一会儿刷了三把游戏。
说好做顿大餐,从备料到烹煮,做个灵魂有葱花味儿的母亲,结果到点儿了点个外卖吧!
浮躁!没点儿能够保持内心安静的能力,成不了大事!
经过调整,居家隔离一周之后直到今天,内心微澜,半拉inner peace(内心平静)吧!毕竟这是件得来不易的奢侈品,且行且珍惜。
为什么一定要拥有保持内心安静的能力?
《功夫熊猫》里乌龟大师说,你的思想就如同水,我的朋友,当水波摇曳时,很难看清,不过当它平静下来,答案就清澈见底了。
Your mind is like this water, my friend , when it is agitated ,it becomes difficult to see ,but if you allow it to settle , the answer becomes clear.
在安静中听到内心的交响乐,在安静中听见锁开的咔哒声。
安静是有力量的。
被嘈杂和纷乱的信息围绕着的人,是找不到内心、看不清真相的。
《哈佛商业评论中》有一篇文章写过,培养宁静状态”让你更能产生新创意、发现新信息,察觉微弱的信号”。如果一直关注言语性质的事项,考虑接下来说什么、写什么、闲聊些什么,我们就很难再去思考真正不同的视角和崭新的创意。要进入深层倾听和专注的状态是很难的,而在这种状态下才能找到真正新颖的想法。
可即便被给予安静的环境,内心仍在四处奔走,也是枉然。
如果生活中,我们能够偷闲静下来,让疲惫的大脑和心休息片刻,固然很好。
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我们就该制造条件让自己安静,这才是能力。
怎样才能拥有更容易安静下来的内心?
放下手机、关上门窗、甚至到厕所里闷上一小会儿,都能得到物理的安静。
那么内心的安静呢?
学会忽略,是通向内在平静的一条大路。
Learning to ignore things is one of the great paths to inner peace.
记得我最近一段日子我最烦躁的就是看着疫情愈演愈烈,地方却无所作为。对那里的人充满了牵挂与担忧,对那里的Guan充满了愤恨和指责。仿佛进入循环,越是无能为力,越要去追逐,越觉得事情全然不受控而情绪激动。
后来我捐了一点钱,同时响应号召力所能及地“不出门”,然后迅速切断了与疫情前方的联系。
忽略的,可以是信息,也可以是情感。
此刻,我无法承担是情绪带给我的负担,而非信息纷杂需要我解决问题。所以我依然关心疫情,却拒绝情绪继续深入。
我开始收拾整理房间,充分陪伴孩子,看书看电影,好好做饭好好睡觉,认真盘算自己的未来。
突然有一天,我竟然没有不停地查看手机,静静地没有快进看了日剧《面包与汤与猫咪好天气》。
我知道自己可以安静下来了。
让内心休息一下。
做饭,就去细细地摘菜洗菜,好好切整齐,甩干水分再下油锅,蒸够时间再掀锅盖,炖够了时间出锅。
看书看电影,就放下手机,别一会儿一翻。
陪伴孩子,就好好地聊天,好好地做游戏,认真地给ta读书。
科幻电影里经常有这样的场景,无尽喧嚣的世界不断收缩,最终画面定格停留在一只扇着翅膀的蝴蝶。
仿佛这世界,只有这一只蝴蝶,只是专注地扇动翅膀。
这世界,永不可能只有一只蝴蝶。
只是专注,让此时此刻获得安静。
安静的能力,是专注的能力,是等待的能力,是不仓促的能力。
做一个安静有力量的人,无关他人,只关乎自己。
#阿山有话说
如今拥有安静能力的人,是硬通货。可以自洽,可以影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