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2

太极拳大师杨澄浦的《自序》:一幕穿越剧

作者:李通国

杨澄甫在浙江国术馆执教时拍摄的拳照

从人们的直觉印象中,“自述”应该是比较靠谱的个人历史,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某种利益、目标或目的往往会从下意识中不自觉地扭曲事实本身。比如太极拳名家吴图南为了够着与武术巨匠们说话,把自己的年龄虚长了17岁,其实他本人的太极拳水平也是靠自己脚踏实地练出来,原本不必依靠别人的盛名;绘画大师齐白石把自己拉长三岁也是这样的心态,也许是虚荣心作祟,也许是下意识里的梦呓。如果这是人类自身存在的一种普遍的心理,我们所有人就不必穷追不舍地非要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来说事,你我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人,人生谁还没有个虚荣心!

事实上,心理学上有虚假记忆(False Memory)的学说,是指一种人们回忆起了以前没有发生过的事件的现象。用心理学的说法详细讲就是,人的有些脑区能够在感知到事物之后,想象一个新的事物来覆盖原有的事物。因此,一个想象中的生动事件就能够在我们脑中留下和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同样的记忆痕迹。这就是说我们的大脑并不诚实,它会依靠原事件,生成一个并不存在、或与事实不同的的虚假记忆。同时,我们对于过去的特殊记忆并不会永久不变,而是在反复回忆中留下一份大概的、不精确的印象。理解了人们的错觉心理,也了解了心理学上的上的关于记忆的一些基本道理,我们再来研究一下杨澄浦大师的《自序》中穿越时空的现象,或许有许多莫名其妙的事情就不会使我们惊诧了!

一 《自序》是郑曼青的手笔

杨澄浦的文化水平有限。按说杨露禅在北京打拼站稳脚跟后,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把子孙送到学堂读书的,可能是以武传家的缘故,他的子辈和孙辈的文化水平都不出色,即使许禹生笔下智慧的杨健侯大师也没有达到著书论说的程度。最早把杨家拳术理论和技术整理出版的是杨健侯的弟子许禹生。为了教学的需要,把杨家拳术口头讲述的理论及传承的太极拳技术进行归纳整理,其中也掺杂了不少宋书铭讲述的内容,以杨澄浦动范本作为插图参照,1921年出版《太极拳势图解》,杨氏拳术首次在著作中面世。1925年杨澄甫的亲传弟子陈微明以他追随杨澄甫习武期间做的学拳笔记为蓝本整理出版了《太极拳术》。一个在北京教授,一个在上海传播,杨氏拳术开始在大江南北享有盛名。1931年由杨澄甫口述,弟子董英杰记录编辑的《太极拳使用法》匆忙出版。著作中出现的语言问题遭到同行及弟子的批评,以致著作出版发行不久,杨澄甫就把剩余的书籍匆忙毁掉,《太极拳使用法》在社会上流传并不广。

第一部著作没有写好,所以在第二部著作《太极拳体用全书》写作时杨澄甫找到了他的著名弟子才华横溢的郑曼青代笔,《自序》出现在这部著作中。要深入理解探究《自序》中传达出的时代情愫,就要了解一下郑曼青本人。

作画中的郑曼青

郑曼青(1902—1975),原名岳,字曼青,自号莲父,别署玉井山人,又号曼髯,浙江永嘉人。郑曼青从小就聪明伶俐,跟着母张氏习诗书,过目成诵。10岁从汪香禅习画,四年后画艺大进。1917年,来到杭州,在这里结识沈寐叟、马一浮、经子渊、楼辛壶等文化名人,相与研论诗、书、画。1920年到北京,在报纸上与名士以诗唱和,受郁文大学招聘,讲授诗学,从而有机会得以结交陈师曾、王梦白等国画名家,诗画俱臻进境。1923年郑曼青21岁时已经是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教授。真是少年得志,说郑曼青是青年才俊一点都不夸张。郑曼青的才能不只是表现在书画上。据说郑曼青少时多病,随母捶药,萌发了用医药济世的志向,25岁时从安徽名中医宋幼庵学医,到上海发展时已经是一个精于病理,尤于妇科、骨科别有心得的医家了,后来曾任全国中医公会理事长。略观郑曼青的成长过程,他出生于偏僻的浙江永嘉,15岁就离开家乡到了杭州,成长过程中足迹到过杭州、北京、上海等当时文化发展最为前沿的城市。郑曼青出生于二十世纪初,正是中国制度文化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种思潮风起云涌,身居其中的郑曼青深受感染。

1928年,郑曼青执教国立暨南大学,又出任上海美专国画科主任。1931年,与黄宾虹等创办中国文艺学院,任副院长。就是因为创办中国文艺学院,操劳过度,甚至咯血。这次遇到了两个精通太极拳的同事叶大密、赵仲博,一个月的练习竟然病痊愈了。1932年,郑曼青辞去一切教职,专从阳湖国学大师钱名山攻经学,决心三年足不出庐。他“壬申正月濮公秋丞家,得晤杨师澄浦。秋翁介,执赘于门”[1],在这一年,他正式拜杨澄甫为师学习太极拳,也是在这一年郑曼青接到了师父杨澄浦准备出书的事宜。

杨澄甫《自序》出自郑曼青手笔。举一例。一个作者通常有自己写作和用词习惯,郑曼青也有自己的用词习惯。在《郑序》中有“于是昕夕研求,锲而不舍。”一句。“昕夕”比较冷僻的一个词,就是早晚的意思。在《自序》中有“或单练,或对练,昕夕不辍”之句。显然是郑曼青写作中不经意的用词方式!《自序》大意也许是杨澄浦的意思,连缀成篇必有郑曼青的加工成份和写作技巧。或者仅仅是郑曼青根据道听途说的事迹自己洋洋洒洒的联想创造也说不定,读完全篇就会知晓这样说的理由。

杭州保叔塔,民国油画

二 杨澄甫与爷爷杨露禅跨越时空相见

听书不如看书,听,总是第二手的信息,看,才是最直接的感受,读一读原文,看看郑曼青笔下的杨澄浦。

余幼时,见先大父露禅公,率诸父及诸从游者,日从事于太极拳。或单练,或对练,昕夕不辍,心窃疑之。以为是一人敌,项籍所不屑学者。余他日当学万人敌。

稍长,先伯父班侯公命余从之学。于是向之所疑者不复能隐,则直陈之。先大夫健侯公怒斥之曰:“恶,是何言?汝大父以此世吾家,若乃欲坠箕裘欤?先大父亟止之曰“此不能折服孺子也。”[3]

杨澄浦少时并不喜欢学习拳技,立志像项羽一样学习“万人敌”,就是要做能够统兵的将才、帅才,从小就有志向。据说,杨澄甫发奋练功是在父亲杨健侯去世后感到了生活的逼迫,在这里这样书写似乎有点为杨澄甫早期没有用心练功的开脱和美化的嫌疑,因为杨澄甫没有熟读兵书,没有立志考武举,也没有能够文采飞扬。伯父班侯让他学习拳术时,早熟的少年直接陈述自己的远大理想,遭到了父亲健候的一顿叱喝。可是,祖父杨露禅制止了父亲粗暴的行为,并说这样是不能说服孩子的。这看似正常的杨澄浦人生经历描述中却与事实上人物逻辑有相悖之处。

问题出在年龄。杨露禅的年龄公认出生于1799年辞世于1872年,而杨澄浦出生于1883年。以此而论,祖父杨露禅去世11年后杨澄浦出生,他又是如何见到爷爷的?尚若杨澄浦所述都是真的。杨澄浦懂事有志向的年龄假定在八岁左右,此时应该是1891年,杨露禅大师若健在应当是九十二岁,这是一个长寿老人的年龄,想一想我们今天身边经常见到九十多岁的健康老人,百岁也不是很稀奇,只从年龄上推断是完全可能的。事实上,金恩中的《国术名人录》中说杨露禅享年九十七岁[4],不知依据是什么,与大众的记述大相径庭。若是真的,杨露禅大师的有生之年至少应是(1799—1896),去世时杨澄浦13岁,那么杨澄浦《自序》中所述一切都成合情合理的事情了。

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他的弟子包括杨家后代对杨露禅去世年龄的记述都是错误的。如果杨家后人及大众记述杨露禅的离世年龄是正确的,那杨澄浦就有错觉的嫌疑,心理学上虚假记忆或许正好解释杨澄浦所说。用一句话形容是“假做真时真亦假”,这是自以为真的事情。

郑曼青太极拳照

三 杨露禅跨越时代的时髦用语

以手抚余曰:“居,吾语汝。吾之习此而教人者,非以敌人,乃以卫身;非以用世,乃以救国。今之君子,祗知国之弊在贫,而未知国之病在弱也。是故谋国是者,竞筹救贫之策,未闻有振衰起颓之图。惟其通国皆病夫。谁复胜此重任?积弱斯贫,贫实原于弱也。考各国之致强,莫不强民为初步。欧美之雄伟英挺无论矣。即岛国侏儒,亦孰非短小而精悍。以吾国人之鸠形鹄面当之,胜负之决,庸待蓍龟。然则救国之道,自当以救弱为急务。舍此不图,抑亦末矣。[1]

《自序》中这一段与下一节是连贯一体,都是杨露禅在给杨澄浦讲述道理。杨露禅练武教人的目的在“卫身”,在“救国”。因为他认为国家的病是因为“弱”造成的。举了例子为证,欧美人的雄伟,还有短小精悍的岛国侏儒,都是民强了才国强,所以“救国之道,自当以救弱为急务”。杨露禅能讲出这样的大道理可以想象是因为1840年代杨露禅已经在北京打拼了,身居政治中心,自然比乡土野夫见多识广的缘故。即便如此,还是让人有些质疑,疑问出在论述的道理上似乎超出了杨露禅生活的年代。

洋务运动时期

紧接着假定杨露禅1897年去世时间推论。杨露禅生年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及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身居北京的杨露禅对欧美列强、日本诸国的情况和大清国内形势始必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对欧美人之雄伟英挺或是岛国侏儒的短小精悍的论述都是源于列国形势的感慨。大清1861年开始洋务运动到1895年因为与日本的一场战争戛然而止。洋务运动的思想是主张学习西方的声、光、电、化、轮船、火车、机器、枪炮、报刊、学校等,认为要富强,使中国“有备无患”,必须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甚至社会政治学,提倡兴“西学”、“洋务”、办军工厂,生产新式武器、建立新式军队,达到“自强”目的。因此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这个时期的求“富强”是指军事和经济。所以杨露禅提出的“积弱斯贫,贫实原于弱也”,把国家的“积弱积贫”一并归于体“弱”的思想并不会产生在这个时期,这要等到“军国民主义”思潮的来临。

清末民初,军国民主义思潮下,大学生在军训

军国民体育在我国的最早发生,可追溯到晚清时期蔡锷等一批留日学生的首倡。1902年蔡锷曾以奋翮生的笔名在《军国民篇》中提出:“军人之知识,军人之精神,军人之本质,不独限之从者。”“凡全国国民,皆亦具有之。”[5]1903年梁启超发表《论尚武》,他在文中说:“合四万万人,而不能得一完备之体格,呜呼!其人皆为病夫,其国安得不为病国也!以此而出与狞猛枭鸷之异族遇,是犹驱侏儒以斗巨无霸,彼虽不持一械,一挥手而我已倾跌矣。呜呼!生存竞争,优胜劣败,吾望我同胞练其筋骨,习于勇力,无奄然颓惫以坐废也!”,“我不速拔文弱之劣根,一雪不武之积耻,二十世纪竞争之场,宁复有中国人种立足之地哉。”[6]尚武强国的思想在二十世纪初叶开始在知识分子中群体发酵。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向社会正式提出了有关“军国民教育”的问题。他指出“当民国成立之始,而教育家欲尽此任务,不外乎五种主义。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是也。”认为“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军国民主义”就是“军队体育。”所以蔡元培说:学校“兵式体操,军国民主义也;普通体操,则兼美育与军国民主义二者。”[7]1910年代这种思想通过学校广泛传播。

清末北京城外景

所以,在《自序》一文中杨露禅这“贫实原于弱”的思想有点超前了,不惮我们的猜测,这是郑曼青的思想。生于1902年的郑曼青正生长在大变革的新时代中,从十五岁其游走在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对新兴思想耳闻目睹,这些新兴的思想对郑曼青如同网络对2000年代出现的孩子一样习以为常,可是没有见到二十世纪曙光的杨露禅也就没有机会聆听晚辈们的奇谈。如果确切杨露禅大师是1872年辞世,即使假定的1896辞世,这些思想都是闻所未闻的,能做这样的鸿篇大论岂不是乱谈!

四 民间武师的大志向

余自幼即以救弱为己任。尝见买解者,其精神体魄,固不逊于外人所谓大力士武士道者。余大喜,叩其术,秘不以告。乃知中国自有强身之术,而一弱至此,岂无故哉!嗣闻豫中陈家沟陈氏有内家拳之名,蹑跷往从陈师长兴学。虽不见拒于门强之外,然日居月诸,迄未许窥堂奥。忍心耐守,凡十余稔,师悯余诚,始于月明人静时,举个中妙谛以授予。学成来京师,誓本素志,广授于人。未几,见从吾学者,瘠者肥,羸者腴,而病者健。乃大喜。顾以一人之所授有限,则如愚公之移山,更以诸若父叔辈暨从游者。若志在用世,宁鄙视救世之术而不学乎?”余于是始恍然于先大父之孳孳斯术,且以世吾家,盖有在也。遂欣然请受教。[1]

杨露禅晚年画像

本节通过杨露禅的口述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杨露禅学拳的原因是“尝见买解者,其精神体魄,固不逊于外人所谓大力士武士道者。余大喜,叩其术,秘不以告。乃知中国自有强身之术”,奇异的中国强身之术是杨露禅渴望学拳的最大动力,因为杨露禅从小就立下了“救弱为己任”的远大志向。这是广府城郊区的青年杨露禅在十九世纪初年立下的志向,一如身居偏僻之地河南南阳隆中的农村青年诸葛亮能晓天下事的博大胸怀和前瞻眼光。外国大力士来中国是二十世纪才渐渐有的事情。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其后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外国人开始大批居住中国租借地。中国武士与外国大力士较技有真实的事件,也有查无实据的传说。杨露禅见“卖解”者体魄不逊大力士武士道者,显然是郑曼青时代想象到的事情。

油画,清末北京城街景

第二件事,杨露禅拜师陈长兴的曲折经历。杨露禅被陈长兴拒绝门外,偷拳十余载,师父为他的诚心所感动,在月明人静的夜晚,把太极拳的真谛和盘托出。这个带着传奇色彩的故事成就了后来宫白羽1940年出版的武侠小说《偷拳》的创作主题,郑曼青叙述这个故事出版时间是1933年,宫白羽莫不是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启发而创作。如果杨露禅寻求的是内家拳强身健体的秘诀,那么陈长兴秘传技艺倒也可能是事实。可是杨露禅闯荡京城被人传为“杨无敌”,凭自己的卓绝功夫一跃成为“北漂”武术家中的佼佼者,以技击闻名。《太极拳兴起——走向都市》中有句话,偷拳只能偷些招式,而技击不只是招式,更不是一句秘诀。技击能力的养成,需要针技击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更需要日复一日的实战实践。[8]杨露禅习练的太极拳究竟是技击的功夫还是健身的道术,这是让后来人产生多少内心纠葛的一件事情呀!不过历史的事实是,杨露禅曾在军队做教官,有清晰记述的,其子杨健侯也同样在大清军队中做过教官。1895年载漪经清政府同意组建“武胜新队”,其后改名“虎神营”。杨健侯和吴全佑在其中任教,杨健侯主要教习士兵习练刀术和枪术。这说明杨家所传功夫也是能用于实战格斗的。1912年民国成立前后的时间在新兴体育思想影响下,武术教育思想开始悄然转向,武术在民国初年孙禄堂、许禹生等武术名家的著述中已经积极推动习武健身了。1925年陈微明在上海成立“致柔拳社”之时更是刻意强调太极拳的强身祛病的功效。“未几,见从吾学者,瘠者肥,羸者腴,而病者健。”郑曼青直接为杨露禅的拳术定位为强身健体,他用自己时代的思想移花接木在了杨露禅的身上。不过,1933年郑曼青所写杨露禅的故事是否是为大势所趋的太极拳强身健体功能找到一个历史的源头呢?

北京中山公园,民国时称中央公园,杨澄甫曾在这里的行健会教拳

第三件事,杨露禅来京授拳。

“学成来京师,誓本素志,广授于人。”

杨露禅来北京伊始就把传播太极拳作为自己的志向,广泛传播。这与流传的说法颇为矛盾,杨露禅主要在王府和军队中教拳,有名有姓的徒弟并不多。太极拳最初被上层社会接受,传播很有局限性。最重要的是习练太极拳的目的,“从吾学者,瘠者肥,羸者腴,而病者健。”以此而论,强身健体是杨露禅最初的本心追求。杨露禅教育杨澄浦一直把太极拳说成是“救世之术”“强身之术”。这与传说中“能打”的杨露禅之形象背道而驰。难道这是世人的一种误解,杨露禅一开始就只是一个仅仅能练的“武把式”?杨澄浦1931年出版的《太极拳使用法》中有一句武术行走江湖的用语:“有说一力降十会(有礼),我说一巧破千斤(不错)”。[9]其实讲的就是武术技击的不同方式。这句话会不会是杨露禅在北京闯荡时候使用过的江湖话呢?杨露禅的两个儿子来京城时,杨露禅已经在北京站稳脚跟,在江湖走场似乎没有可能。而孙辈的杨澄浦兄弟,民国时杨家衰落,有过在北京中央公园教拳赚钱的经历,似乎也有可能。无论猜测是否正确,行走江湖的太极拳家也是在向众人讲究格斗的本事。这样看待太极拳,问题就来了。强调强身健体是否会是杨露禅的本意呢?还是杨澄浦为适应民国时代的趋势而对事实做的杜撰呢?“誓本素志,广授于人”有对一个成功的武术家美化武术人生经历的倾向!最初来北京打拼,站稳脚跟,讨到饭碗才是最迫切的需求。

郑曼青太极拳照,1932年为杨澄甫编辑著作是三十岁

 结语

分析杨澄浦《自序》,似乎人们可以让人洞悉太极拳发展的历史片段,刚好相反,许多扑朔迷离的事实,反而凭添了许多的矛盾。被捧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圣经”的《社会性动物》一书中认为:也许你不相信,但是有一个事实是,记忆是一个重构的过程。记忆不像录音带或者录像机一样客观记录事实,它在生活中不停地被过滤和改造。[7]杨澄浦的《自序》多是虚构,也许有他本人夸大事实的叙说,也有他的徒弟郑曼青妙笔生花的杜撰。

杨露禅教诲杨澄浦的一段话,可以断定是后来创作,杨澄浦可能有这个意思,而连缀成篇,用古文儒雅地表达出来是郑曼青的本事。整篇序中体现的太极拳强身救弱的思想在1900年以后出现,是大时代对武术提出的新要求。孙禄堂1916年出版《形意拳学》就提到内家拳能够让民众健身强体,陈微明在上海创办致柔拳社主旨就是“养生”,时代使然。在1900年代之前,这种思想绝无仅有。

《自序》是对杨露禅人生抱负的一次艺术夸张,一个传统文人穿越时空的浪漫主义创作。

注释

[1]杨澄甫著,邵奇青校注.太极拳体用全书[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16

[2]金恩中.国术名人录[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杨澄甫著,邵奇青校注.太极拳体用全书[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16

[4]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邵阳人。蔡锷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新军起义;另一件是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1902年2月,他在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上,发表了题为《军国民篇》。

[5]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曾参与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论尚武》发表在他创办的《新民丛报》上。

[6]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曾任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任中法大学校长。军国民教育是蔡元培1912年出任教育总长是提出的教育思想。

[7]李通国.太极拳兴起[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7

[8]杨澄甫著,邵奇青校注.太极拳使用法[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16

[9]艾利奥特·阿伦森.社会性动物[M].武汉:华东大学出版社200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378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56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702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59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6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36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49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79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6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38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5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03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5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6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5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01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9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太极拳大师杨澄甫纵横江湖的武功“绝技” 作者:李通国 杨家从1840年代定居京城到1928年杨澄甫离开京城,盘桓京...
    浦阳江阅读 451评论 0 0
  • 金蝉子的白话文 我是佛前竹节里的金蝉子, 静听佛说【金蝉子的白话文】。 金蝉子转世成唐僧, 西天取经度众生。 一心...
    琴雪_山人阅读 506评论 1 19
  • 红尘里与你重逢 流年的风里飘过一场场姹紫嫣红的花事,...
    窦晓晓阅读 312评论 0 1
  • 2020.4.2感恩日志第123天 农历2020.3.8星期四 沙沙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
    沙沙_202d阅读 60评论 0 0
  • 爱上了你,就如同爱上了迷雾 我在这场爱里迷失了自己 找不到你的心在哪里 我的手也未能牵着你的手 如迷雾一般渺茫 我...
    未乔阅读 12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