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收获: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安静、专心)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用简单的词语回应)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我们传统的对话方式使我们的对话最终都演变成了争吵,并且,我们在一遍又一遍在告诉孩子不要相信他们自己的感受,而要依靠我的判断。
我们要做的是: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即:发自内心地体会孩子的感受。
不管怎么说,我们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感知系统,都有各自真实的感受,没有对错之分。
“当我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的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共情回应:“今天对你来说真是糟糕的一天,承受了这么多的压力,又在同事面前挨老板训,心里一定不好受”
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
比语言技巧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和孩子产生共情,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都是想对他们进行操控。
当你用一个词来说出他们的感受时,不必担心孩子听不懂,因为在特定的场景中更容易理解一个新词。
不要希望凡事都能“立竿见影”
。要接纳和回应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给出建议。
今日感悟:
接触焦点之前,已经在跟着心华老师学习家庭教育,虽然这也是基于心理学的内容,但是老师讲解的尽量通俗易懂,还经常使用比喻来举例子,使跟着学习的妈妈们能理解运用。那时的我如沐春风,老师帮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使这么多年以来一直自认为是一个好妈妈的我开始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好似脱胎换骨。
当我学习了焦点之后,觉得又进入了另一个全新的世界,开始学习更加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一些专业术语、问话、理念。当时觉得大脑里同时装着两套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统,但两个系统都是指向同一个方向,一时有点适应不过来,本来在生活中还能应用个一句两句,这下好,遇到实际情况时不知道该用哪个了。因为两边都没有停止学习,就这样慢慢走着、走着。学过了初27、中27,不知不觉间,我好像在焦点里面找到了心华老师所讲的影子,哦,原来刘老师讲的这个点在心华老师那里是这样运用的;在心华老师那里也不时地出现焦点的理论及问句,哦,原来心华老师这样运用的理论依据在刘老师这里。就这样,两个不同的知识系统在我的大脑里互相印证、慢慢整合,我好像找到了感觉,它们本来就是一体的,我终于把刘老师的焦点和心华老师的家庭教育学成了我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