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像远离瘟疫一样远离依赖政府扶持的学问和机构
1945年21岁的本华·曼德博同时考上了巴黎高等师范和巴黎高等理工大学,这两所大学都是法国极负盛名的大学,也刚刚从战争中恢复过来,重新招生,培养的学生也多以从事大学教师和政府部门公务员为主。作为数学家的叔叔建议他去巴黎高师,他认为纯粹科学可以带来最大的人生满足;作为物理化学家的表亲建议他去地方大学,更接地气;而作为一个不成功的小商人的父亲却说,无论学什么,要像远离瘟疫一样远离依赖政府扶持的学问和机构,要学那些无论在哪个国家、无论谁在台上都用得着的东西,比如工程学。
曼德博去了巴黎高师,但只待了一天便退学了,转入巴黎高等理工,却没有走上高等理工毕业生前往法国政商两界的通途。他游学大西洋西岸,与冯卡曼、德布罗意、维纳、冯诺依曼、奥本海默等均有遇合。他绝大部分学术生涯在IBM实验室度过,创始分形几何学,跨越学科,直到人生暮年才准入学术正统,成为耶鲁大学有史以来获得终身教职时年纪最大的教授。他走的路最接近父亲的教诲。
关注未来10年不变的是什么
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说过:很多人每天都很忙,都在适应社会的变化,但是大家可能没有去关注未来10年不变的是什么。饿了么CEO张旭豪2016年在内部讲话说:"今天做产品、做开发,可能有这个需求那个需求,有些需求是变来变去的,但是它的本质有很多都是一样的。我们反而在本质上没有花很多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是我创业以来觉得最大的问题”。由此他反思:”最早创业的时候没有想清楚未来10年整个社会不变的是什么事情,导致被现在这帮竞争对手追着。如果当年想清楚了,我们每年都在核心竞争力上不断提升不断发展,今天有可能就没有竞争对手什么事了。”现在,他认为未来10年不会发生变化的是:”消费者未来10年需要的是以更低的价格、更快的速度,拿到最安全的食品和产品。"
关注技术的核心和基础知识
我目前所从事的编程行业也是有类似的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的PC客户端编程(C/S模式),直到21世纪初都是最热门的领域,那时候手机还停留在功能机和塞班系统层面,那时候的年轻人都热衷于投入到这个炙手可热的编程领域。可是从2007年iPhone诞生,整个编程风向从PC客户端开发迅速转向了智能手机APP开发,现在基本上没有年轻人愿意从事PC客户端的编程的工作了。而经历几年快速发展的移动应用开发,也出现了衰减的趋势,很多培训机构在慢慢缩小APP开发的培训规模,每个公司对技术的要求也开始不断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相比几年前有了大幅提高。
所以如果想要保持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技术,而且还要对技术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抓住每次技术变革的风口,及时跟进,但是这样就会疲于奔命,一直在追赶技术的潮流。倘若我们能把操作系统的原理理解的很透彻,对程序编译原理有清晰的认识,理解Http和TCP/IP协议的每一个细节,即便是从PC客户端开发转型到移动应用开发也会很容易,毕竟很多核心的、基础性的东西都是相通的,一旦这些基础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那么在过去20多年的技术变革中就不会轻易被淘汰。
结语
要从10年后的眼光来看你今天做的事情是否有价值,如果有价值,那么即使今天做的事情还没有找到价值变现的方式,它的价值也会在未来慢慢释放出来。用杰夫·贝佐斯的话说,这是一种长期思维。雷军以前也说过一句话,不要用战术勤奋来掩盖战略懒惰。战略思考其实就是去思考可能构成长期竞争优势的东西,而不是不断去追逐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