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终身幼儿园》的“17.艰难的乐趣”和“18.内在动力VS游戏和奖励”。
看到艰难的乐趣,脑海里想到了通用技术课的作业。印象中,学生在完成通用技术课所要求的个人作品时,会花很多课外时间投入其中。而且有些学生的作品难度很大。
记得这个活动中,有一位学生想用普通铁丝编出“埃菲尔铁塔”。后来我看到她的作品,虽然不是很成功,但是很有埃菲尔铁塔的味道,极富个性。当时很多家长非常不满孩子花这么多时间去完成一个与学习成绩无关的手工作品。我大概是这么帮孩子说话的:您的孩子在这个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与投入将会是一生难忘的回忆,孩子会在活动中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受用终身的东西。
这里孩子专注的表现,或许就是“进入心流”状态了吧?
孩子们“在解决那些他们觉得有趣或有价值的问题或项目”时,“内在动机”被激发,应该就自动进入了心流状态。这种情况下,已经没有必要用什么游戏和奖励鼓励孩子前行了。此时,孩子即使面对困难阻挡、威胁打击,也不会轻易停止。至少,已经种下种子。
关于“教育游戏化”,个人没有太多认识。但丹尼尔·平克《驱动力》中提到的“奖励可以带来短期的提升……但这种影响会逐渐消失,更糟糕的是,这会降低一个人继续从事这个项目的长期动力”给我深刻印象。游戏奖励是外界的刺激,而内在动机运用下,即使艰难,也会感到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