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文物”、“考古”等词出镜率很高,那就看看人民日报之前的文章。
【人民日报:台北故宫文物 别用“名称”当理由】
(台:司法扣押。大陆:不存在,保证送回去。台:那必须注明“国立故宫博物院”全称。大陆:不可能!屁大点地方简直反了你们!)
“翠玉白菜”算得上是台北故宫最具人气的文物,近日传出将赴日本展出。文物交流无可厚非,让大陆民众郁闷的或许是,北京故宫文物多次借展台湾,台北故宫藏品为何还不能来大陆?
最初的解释是大陆没有制定司法免扣押条款,台北担心文物有去无回。近年,大陆方面多次表示,现有法律可以保证台北故宫文物的安全,绝无扣押问题。今年又传出,要注明“国立故宫博物院”的本名,台北故宫藏品才能赴大陆。
两岸故宫的渊源众所周知,关联之密切比两岸同名同姓大学还深厚。但双方直到2009年才正式接触。可以理解,渊源深意味着纠葛多、顾虑多;也可以想见,踏出第一步要付出多少努力,仅协调名称就费了不少力气。记得两岸故宫初接触时,有台湾媒体质问:台湾何来“台北故宫”?时任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无奈地说:我们在大陆也不叫“北京故宫”啊。正因为放下名称之争,两岸故宫近几年才能交流与合作如此频密。
名称问题说大很大,涉及尊严与荣耀;说小很小,不过是外界辨识的称谓。从这个角度说,台北故宫更不必用名称为文物设限。因为两个故宫的文物,说到底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荣耀的是中华文明。而台北故宫若真以本名标示展品,九成以上的大陆观众会误以为这是北京故宫的文物。相信这也是北京故宫文物在台北展出时也要标注“北京”的原因所在吧。大家都知道历史纠葛难解,本是同根生,何必彼此为难呢?
《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14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