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手机被咪蒙的一篇文章刷屏了,文章大致意思就是讲一个她们公司的实习生躲在厕所里向父母哭诉在公司的各种不快,包括一天多次跑下楼帮老板拿外卖,像个廉价劳动力一样被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恰巧被正好在厕所里蹲坑的咪蒙听见了, 于是就找到她跟她说了一大堆诸如“职场上是不相信眼泪的,要哭就回家哭”等等的“职场法则”。
文章一出,网上就炸开了锅。我仔细看了看我的朋友圈,讨论主要是分成两大阵营:一类是老板、主管非常认同咪蒙的观点,纷纷转发,不能更赞同;而另一边,大多是一些企业员工和刚毕业的大学生,说这种老板简直过分,钱都进你的口袋了,还把实习生当牲口使,到底是给实习生股份了还是承诺加薪了?每个月就这么点实习收入,凭什么人家得像伺候主子一样伺候着你?
后来,又随着一系列支持的、反对的文章出现,讨论进入到白热化,可谓是百家争鸣。什么“职场没有路不平,只有你不行”、“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要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人格,人人平等”、“作为一个职场人,真心想炒了这种老板”.......
一时间,各种观点满天飞。诚然,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对或错,大家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赞同的和反对的,只是各自的角度不同罢了。
如果我们剥离了这件具体的事情,站远一点看,不难发现,整件事情其实围绕一个“价值量”在讨论的。
在职场里面,上上下下,从老板到员工,都是抱着同一个目的去办事,就是——提升利润。
这里说的利润,不单单只是指整个公司的营业利润,也不仅仅是指给所有人发的薪资水平。还包括企业家创造才能的提升和员工所学技能的提升。
在任何组织机构里面,企业家、老板作为法人代表,对公司的发展有重大责任,他们时间自然宝贵;而底下的员工们就像一颗颗螺丝钉,都得各司其职,这才能使整个公司运转起来。
在咪蒙的文章中,我觉得那个实习生躲在厕所里哭诉,不完全是因为嫌累、嫌钱少,因为文中说她才刚刚进公司三天,寻常人吃苦耐劳的意志不可能三天就消磨殆尽。所以我觉得,重点应该是她觉得天天去帮老板拿外卖打杂的这份不用动脑子,类似纯体力活的实习工作,对她以后的职业发展带不来半毛钱作用。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她就像一个没有任何特色的工具。所以她既焦急,又无奈。
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单位,盈利性的也好,非盈利性的也罢,在这个处处布满了变数的职场,个人技能的提升变得由为关键。
柠檬小姐是我的本科同学,曾经看过我文章的人都知道她。她大学毕业后就考上了公务员,这在外人看来是旱涝保收的公职工作。话虽这样说,可她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每天都在过一种相似的生活:天天无非就是盖章、复印资料、取送文件。
终于,她实在忍受不了这种一眼能看到退休的生活了,毅然决然辞了职继续考学,去了国外念书。回国后,在深圳和国外留学归来的同学合伙开了一个小型创业公司,她是创始人之一,干得风生水起。
刚入职场的好多朋友都在后台向我抱怨,工作不久,钱太少,老板还挺苛刻,经常要求加班加点不说,还通常给一些额外的任务。所以,能拖就拖,老板让三天完成的任务,绝对不会两天就完成,每天就浑浑噩噩上班混日子。
这绝对不是个别现象。其实,个人价值的提升,并不是狭隘地仅限于薪水提高,而是说,在这份工作里面,你到底能学到什么。
在任何一种雇佣关系里面,都有“剩余价值”这个概念存在。就是指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那一部分价值。
所以,无论你在哪家公司上班,遇到什么样的老板,你和你老板之间永远是这么一个使用和被使用的关系。他给你提供了场地、提供了生产资料,所以在在这个工作时段内,你的所有时间是被他买断的。
老板的时间之所以很值钱,是因为他要根据时时变化的市场,决策整个公司的走向,决策所要生产的内容。
而之所以让实习生去跑腿拿外卖,是因为在同样的时间段内,实习生做不出任何有内容、有价值的东西。
那么职场新人怎么能改变这种打杂一样窘境呢?
答案是--不断学习。我们在学校里面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就是老师教什么我们学什么。但是在职场,那就不一样了,千万不要上司给你布置什么任务,你完成就万事大吉了。职场里面没有人主动去教你做事情,要去主动的吸收、接纳新的东西。格局要大一些,要主动向你的周围有经验的同事讨教。包括上司的思维模式,公司的业务流程,厉害的老同事的做事方法。
你只有带着这样一个学习的心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的认知,才有可能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一旦拥有了被别人认可的价值,那么你的时间,自然也就值钱了。
职场就像一个巨大的战场,你的同事,你的上司就是你部队里的战友、长官。你们为了完成同样的一个战略目标,一起并肩作战。你只有练好你的枪法,才能在这个部队里面,出类拔萃,才不至于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无名小卒。
如果不想对平庸认命,那就玩命地学习吧!
-End-
你好,我是熊路漫。谢谢你对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