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姐儿是我的新同事,眼瞅着奔三的人啦,仍单身一枚。中等个,额头饱满,眼睛内双,笑起来似月牙一般,体态稍显圆润,喜欢旅游,心心念念减肥,却对甜食没有一点抵抗力!
“我们走路吧,吃得太饱!顺便去买块蛋糕做早餐!”刚从饭店出来,姗姐儿就惦记着明天的早餐了!见我没有反对,珊姐儿有点小兴奋,也许是刚喝了点红酒的缘故,小脸红扑扑的。珊姐儿挽起我的胳膊,我们小心的穿过马路,在次第点亮的路灯下,影子由长变短,又由短变长,话也渐渐多了起来。我是个少言的人,又碰到兴奋的姗姐儿,刚好做个倾听者。
“麦里和艾里哪个更好一点?”我认真请教,拉开话题。
“麦里吧,我也不确定, 我吃东西都要看下热量表的,以前买新点的,但上面没有热量标示,总感觉不安全,现在改成麦里的了。”喜欢甜食的姗姐儿也认真的向我传授经验。她说,她对甜食没有一点抵抗力,总是吃了再减,边吃边减。“自从知道了有能量表这个神器,我都是看着能量表,计算吃进多少热量,然后对照做运动,我很少跑步的,因为太伤膝盖,都是快走让热量消耗掉,有时也做仰卧起坐或平板支撑,这样也不用特意减肥了。”听了能量表、计算热量、运动减肥这些不算新鲜的词汇,我不仅感慨,这么麻烦呀!原来,做一个又想吃又怕长肉的吃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幸亏我对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柜台后面的各种添加剂敬而远之,所以很少吃蛋糕这类精细加工的食品。
说完吃,自然要说到玩。姗姐儿也是一个爱玩的主,就在上个月,姗姐儿和闺蜜一起去稻城亚丁,结果因交通原因滞留四川,2天后,果断购票去了泰国,落地签证,英文单词此时变成了真正的单词,一个一个地蹦出来不成句子,但并不影响游玩的心情,“餐厅点餐、酒店住宿等全通过App进行,较大的景点就参加当地的一日游,发生的景点门票、乘车等少量费用,尽可能微信支付和扫码支付,减少了交流环节,根本不用担心听不懂,再说,怎么样也没出亚洲呀!”姗姐儿滔滔不绝,完全一个女汉子的模样。
但对女汉子的评价,姗姐儿并不买帐。她说:“这算什么呀,去年我和闺蜜出去玩,两个景点离得很近,都要爬山,我们一个景点玩一天,最后我闺蜜连包都背不动了,是我一个人背两个大包,还时不时拉一把闺蜜楞是逛完两个景点⋯我闺蜜那次真是累惨了,身上穿的衣服她都觉得重,脚也走肿了,说以后再不跟我岀去了呢。”稍稍停顿了一下,姗姐儿又继续说,不过今年闺蜜又和和一块去了,因为她对我做的旅行攻略每次都很满意,订的酒店也说好!
“我去买蛋糕啦!”不愧是吃货,看着近在眼前的蛋糕店,姗姐儿两眼发亮立马转移话题。
姗姐儿虽是我的同事,但在这之前了解并不多,工作中偶有交集也是通过打电话,说过话还没这一次多,那少得可怜的“了解”都来自于其他同事对其工作状态的评价,自然而然地被贴上了现在部分年轻人对工作“粗心”的标签。
但这次的一起走路却让我不得不思考,这和我做为同事认识的姗姐儿大不同,无论是对吃的仔细、对自身体重的要求,还是出游之前的攻略准备,行程安排,途中的承担都让同行者无可挑剔。为什么工作中会有不同的体现?
最后我得出这样的结论,或许工作对70年代的我们和80年代她们,意义是不同的,她们在我们眼里是粗心和懒惰,我们在她们眼里是死气沉沉和不灵活,甚至更多。这何尝又不是历史的原因和单位体制的产物呢?!因为很多时候吃大锅饭,需要搞平均和平衡,就是“把工作当全部、全部是工作”的60后70后也会心生厌烦和颓唐之意,何况不缺吃不少穿,不知挨饿单调是何滋味的80后90后呢,这真不是她们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