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清晨
灶神是男是女,古有说法不同
灶神,起源甚早,商朝开始,已经在中国民间受到供奉,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君”,或称“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东厨烟主”、“护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称他为“灶王爷”,也就是厨房之神。
中国是信奉多神的国家,在古代人们信奉的众多神灵中,灶神在中国民间的地位是最高的。但是,灶神究竟的缘起,可供参考的说法实在太多,大致可分几种"流派":
1.上古帝王或后裔说
《事物原会》称:黄帝作灶,死为灶神。
《淮南子·泛论篇》:炎帝作火而死为灶。
《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炎帝为"火德之帝",祝融为"火官之神",所以他们都被奉为灶神。
2.鬼神或精变说
《礼记·礼器》:奥者,老妇之祭也。
这里是说灶神既非火神,亦非灶的发明者,而是一位主司厨房烹调事务的女神--先炊,因为烹调须在灶上操作,所以对她的祭祀表现为祭灶。
《文献通考·郊社一九》释灶神的"司命"名号:司命则司命星下食人间,司谴过小神。
关于灶神是一对夫妇(即"灶公灶母")的俗信,也有所本。《荆楚岁时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姓王名抟。
《灶王经》又说:天下灶君,以种火老母为尊。有人认为,这是俗信"灶君奶奶"的由来。
3.人死变神说
《酉阳杂俎·诺皋记》云,灶神姓张名单,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其妻小字卿忌。传说张单是一个负情浪子,因羞见休妻而钻入灶内,成为灶神。
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日子
农历腊月廿四日(或廿三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
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
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的。
祭灶时要陈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传说灶王爷要在小年这一天上述职,汇报各家的表现,各家各户为了让灶君“上天言好事”,就用“灶糖、麻糖”之类的粘性食品粘住其嘴,免生是非。
供品中还要摆上几颗鸡蛋,是给狐狸、黄鼠狼之类的零食。据说它们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点一下。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
另外,古俗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往往是男人们的事情。
小年夜南北有别,官三民四船五
关于哪一天过小年,在不同的地方,日期都不同,一般多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
民俗专家说,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
在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则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在山东部分地区,小年为腊月二十二。
史有记载,清朝雍正年间开始,皇帝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就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小年的正确打开方式,扫尘剪窗花贴对联
扫尘即为扫年,实际上就是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的清理,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传统上,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小年的民俗活动多种多样,多是为了过大年做准备,剪贴窗花也是其中一项。窗花有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刘海戏金蝉等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
小年的婚嫁习俗也别有说法。民间认为,过了二十三,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流传教广的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
民间还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总之,小年是春节的前奏。年的氛围与味道,须在郑重的仪式与流程中体会。千万别说什么年味儿越来越淡了,其实是你不会过罢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