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你好:
见字如面。
如果说文学是一座山峰,我相信你就是住在山峰上的人,而我只是一直在山脚下徘徊。今天,想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和你聊一些话。
我从去年开始,就一直计划着这篇文章,可惜搁置到了今天,适逢《春风十里不如你》的网剧热播,我想重拾昨日的激情,和你来一次文学的对话。
认知科学讲,人的聪明有三个维度:一是神经维度,表现为反应敏捷,过目不忘;二是经验维度,意思是十年坚持不懈终至游刃有余;三是反省维度,在于突破局限,及时纠偏,审时度势,开创新知。
有人认为你是一二过剩,三匮乏的定型,这种不均衡在文本里的表现,一言以蔽之,就是无节制,评价你的文字是:语言聒噪无节制,情节枝蔓无节制。
我不觉得如此,这只是你的行文风格,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必须战战兢兢,偶尔直抒胸臆,更能见心见性。我觉得文学可以是有多种形态的,不能用一个标准来看,你的文字,挥毫如雨,一泄如注,读来有种酣畅淋漓之感。才华太满,兜不住,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天性,紧绷着呢,是吧。
我喜欢读作家们的随笔集,度过你的《三十六大》,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做《大作》,里面谈到了你为什么写作。
最早的时候,小学五年级,写作是为了学习汉语。
后来,高中一年级,写作是为了消除内心的肿胀。
很钦佩你的文采,在17岁那年就写成了小说《欢喜》,你说自摸只能消除裆下的肿胀,消除不了心里的肿胀。可我那时候,连自摸都还不会呢。。
再后来,我在美国学MBA,写作是为了消磨时光。
再后来,我在国内干繁重的全职脑力活动,写作是为了打败时间。
你说,五百年后的某个春天,有个和我眉眼类似的少年,遇上和我少年时代一样的问题,翻开我的书,一行一行读完,叹了一口气,灵肉分离。
我想,这大抵就是我读你的书时的感受吧。
现在,我还在干繁重的全职脑力活动,写作是为了探索人性。
我不自主地跳出来,反观自我。我看它如同看一切人类,它有它的短长,它有它和其他人类一样的局限,“我不是爱我自己,我是爱人类。我不是厌恶我自己,我是厌恶人类”。我不需要外求,我探索汉语的可能,我心中没有不能被说服的肿胀,我没有多少剩余的时间可以消磨,我不再痴迷五百年后文学史的写法。我想象我是个矿工,拿“小我”当矿山,人性无禁区,挖掘人性的各种侧面和底线,看到山崩地裂和天花乱坠,每天得道,每天可以没有明天。
除了自渡和渡人,其他毫无所有,毫无所谓。
钦佩你的文学观,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写作者能比拟的,我尊你为时代的大师。我看到你“血战古人,杀出重围,长出了昆仑山巅半米高的我的那颗野草”。
顺颂笔健
一位迷茫的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