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已经五年半了,婚姻进入了平淡,这是我希望的状态。女儿也四岁半了,想聊一下自己的思考。
想起结婚一直到孩子两岁特别是生产后半年是很憋屈郁闷的。一来是家庭成员性格、生活习惯的磨合;二来是新手妈妈,身体、心理、技巧有个适应期;三来,带孩子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家婆在这里的时候包揽所有事情,包括我和孩子爸该负责的那部分,总结就是心疼儿子。
孩子五个月的时候我和老公协商让家婆回老家了,便开启了夫妻带娃的生活旅程。我们是4+2+1的家庭,新生家庭是资源流入和关注中心。我父母住得不太远,孩子不会走路不会说话时,我得一个人抱着女儿包揽所有大事小情,有时爸妈来看我,刚进门看到家里那副惨状就会转过身去流泪,我也当假装没看到,他们一天也不说话,默默帮忙收拾之后又默默走了,就怕自己一开口就忍不住要哭,总结一句就是心疼女儿。
幸福就是心里的一种感觉,感觉由想法来,想法由自己的思考来。最开始我总在想,为什么每天黑着眼圈给孩子换尿布喂奶哄孩子的是我?拖地洗衣做饭的还是我?他却晚上睡得像猪一样,上班就可以逃避这些琐事,多美好!她爸总在想,为啥上完班累成狗回来还要看到家里一团糟,就带孩子一件事都做不好?为啥呢?因为奉献感让人心碎。
我们需要反着来想,也就是有获得感,生活瞬间幸福了。我应该想,每天可以见证孩子成长的过程,不错过每一次的惊喜,亲自引导她的进步多美好!想想以前上班多累,现在不用上班了呀!孩子不用当留守儿童了呀!生命的意义就是不断接受新的挑战,带孩子挑战多大多有趣多有意义啊!还不用操心钱的事儿!
她爸应该这样想,女儿从小到大我都没换过一块尿布,没熬过一次夜,她妈一个人全搞定,保姆幼教集一身,多节省人工!结婚前做上班一件事,结婚后还是上班这件事,不用管那些鸡零狗碎的事情,愿意就逗逗孩子,不愿意逗反正还有她妈,生活真美好!
一句老话说,结婚后就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我理解了,睁开有获得感的眼,闭上有奉献感的眼。这个一想通,为我以后当奶奶也奠定了思想基础,获得感的本本上又加了一条。
婚姻家庭里面爷爷奶奶应该怎么想呢?这里不讨论应不应该啃老和被啃老(啃钱啃力)。作为一个还没当爷爷奶奶的人,说了感觉僭越了,吃的饭没长辈吃的盐多,那就少说点以上同理的话。爷爷奶奶帮带孩子了,获得感的想法是,带孩子了自然跟我亲近些,而不是奉献感地想这不是我义务,带了孩儿带孙儿,没个头。没帮带呢,获得感的想法是,我真轻松,不用费力不讨好,白得一个大孙儿,爷爷奶奶照样喊,而不是奉献感地想这孩子跟我不亲近。
怎么说呢,甘蔗没有两头甜,我就吃甜的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