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伴郎已然四次,每每都是一大帮子人欢天喜地向新娘家进发,挤门儿,发红包,看新人做种种游戏秀恩爱,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婚礼上,陪伴新人左右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见证一对对的幸福美满,无论是新人或是自己,总是幸福指数爆表,一次又一次地默念着要相信爱情。每每也都在礼成,吃饱喝足后一个人屁颠屁颠的乐呵呵回家,到家拿钥匙开门刹那,落寞涌起,片叶不沾身,依然孤家寡人。
一直以来对大龄单身汪持鄙夷态度,坚定地相信剩下的都是有原因的,且多半是不好的原因,或是“恨嫁”,或是“不敢娶”,或是“高标准、严要求”,总之不会是什么好事儿。不成想,转眼间,自己也成大龄问题青年。反思自己,原因何在?用几个数字来说吧。
3秒: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打小便不相信所谓爱情,爱情并是什么玄妙的事物,有砖家研究过爱上一个人只是3秒种的事儿,所谓爱情不过是一点眼缘而已。窃以为,与其说那是爱情,倒不如说是一点好感,有人称其为“一见钟情”,并笃定地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
细细想来,“一见钟情”是一个极有意思的词,精辟地概括了砖家的3秒钟理论。然而问题在于,一见钟情不等同于一见倾情。人是多情的生物,不长不短的几十年生命里,会有许许多多个一见“钟情”,古人只讲“一见钟情”,诚不欺我,惟一人“倾情”何其难也;
那一点点“钟情”的好感能维持到饭桌上,酒店里,玫瑰床上,却难以持续到生活的细节里。两个人的生活中,面临的首要问题不是爱或不爱,而是谁来做饭,谁去洗碗。待一点点的耗尽“钟情”,他不再是体贴入微的男人,她也改变了小鸟依人的形象,两个人彼此抱怨、厌倦、冷战,哭泣与争吵成为生活的常态,总有一天这份关系变得粗鲁,变成如波德莱尔所说:如果你再用才女式的哭泣来烦我,我就会把你当成一个野女人,像一个空瓶子似的扔到窗外去。
3年: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李银河说离婚的最佳时间是在婚后三年,三年过后,便开始生养孩子,不再适宜离婚。这个时间点与唐人的离婚时间点偶合,《某某谨立放妻书》中载:“三年衣粮,便献柔仪”。看来无须熬到七年,三年便开始痒了。
相爱容易相处难,三年已经足够暴露出一切问题,对方是否能够以自己需要的方式予以关照,自己承担的婚姻风险有多少,对方是否会开小差、会出轨、会发火……
这种痛痒甚至无关双方的感情基础。
1990年南非开普敦维克托·沃斯特监狱大门打开,被囚禁了27年的曼德拉在警车和直升机护送下走出牢门。年已71岁的曼德拉须发斑白,但身体看上去仍很硬朗。温妮兴奋地迎上去,两人深情拥抱,来自世界各地的2000多名记者见证了这一感人场面。
温妮等了曼德拉27年,按照剧情设计,患难与共的夫妻本该共度幸福晚年,然而曼德拉出狱不久后便与温妮离婚了。除了政见不和,温妮指责曼德拉连喝水的杯子都不愿意洗,曼德拉则表示,出狱后与温妮共同生活的那段时间,他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30年:卿须怜我我怜卿
古人之所以敢言:“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与其寿命不无关系,汉唐以来直至明清,砖家统计人的平均寿命约在三十多年,40岁以后便可称老,从诗词可见:杜甫46岁自嘲“晚岁迫偷生”,陆游47岁自谓“晚途”:“我生实多邅,九折行晚途”,苏轼38岁便“老夫聊发少年狂”。
时至今日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七八十年。相比之下,今人面对配偶的时间比古人翻几番,古人大约还没到提出离婚的年龄便已经年老,今人要几十年如一日地面对着一个人,难免审美疲劳。
婚姻的本质作用无非是延续香火,传承财富,这并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实现,短则十几年,长则二十年便可实现。剩下的时间,倘若感情尚好,像朋友一般,仍可维续,倘若感情不再,就会变成互相折磨,甚至厌恶、仇视。
作为一只单身汪,也羡慕“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传说,但现实生活并非如此美好,便捷的传媒,让人耳闻目睹着五花八门、令人脑洞大开的故事。本是和和美美的小两口,转瞬间撕破脸,恶语相向、争孩子、争财产,更有甚者大打出手,一出出的悲喜剧每天都在上演。
既无3秒之钟情,又忧3年之痒,更不敢设想30年的生活,这第一步,看来很难迈出去了。
活该是一条单身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