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智慧,即使是美貌,也不能遮蔽,一旦有了真正的智慧之光,爱欲也会化为清净的敬意了。
但是近些年来,我觉得“美貌”与“觉悟”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也不是冲突的,因为牵动我们的欲念的,并不是事物的美貌,也不是人的美貌,而是我们的心。
一切的风波,不是来自“绝美”,而是源于“多情”。
慧春与了然的美丽是无罪的,他们的罪过在于引起师兄心里的动乱,触动师父内心的不安,而这动乱与不安来自师兄的“多情”与师父的“多虑”。
人间的是非源于多情,而非起于美丽,因此,慧春说“现在就来拥抱我呀”,意思是如果能有公开坦荡的心,美丽又有什么过错呢?
了然以熟铁烙印自己的脸孔,其实是在烙印充满情欲的人心啊!
好一个“月色向人明,松衫风外声”。月的温柔使人的心潮荡漾,风的吹动使人情波流转,对于月与风,又有什么挂碍呢?
美丽的慧春,留下了春日里飞扬的风,一样美丽的句点。
美丽的了然,留下了秋月时温柔的光,一样美丽的句点。
他们不是无情,而是把人间的情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凡是投身于人间,无论美丑都会有情爱的困境,并生起种种风波。
平凡人、修行人、悟道者也都有种种风波,平凡人在业海里随风逐浪,修行人与情欲的风波搏斗,悟道者则是站在爱河上观照风的凉度,欣赏波浪的形状,在风波里微笑。
关怀世事是“入”,不关怀世事是“出”,修行者出入自在的。他关怀世事,是要使公道在人间,如果人间有公道,看到的是美与情欲的真相,了然禅师也就不用燎面皮了;他不关怀世事,是看清了世人隐晦阴暗的本质,要自期于光明,假若人间能有“人道向光明”的高度,隐晦与阴暗将受到棒喝,慧春尼师也就不用大声说:“现在就来拥抱我呀!”
修行者入世,要心热如火,有英雄的无畏。
修行者出世,要眼冷似灰,有赤子的无染。
“美丽”或者“多情”,何处是此岸,何处又是彼岸呢?
与朋友道别后,在返家的路上,我想到平常我们确实很少思考生死的问题,而且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在无谓的事情上。生命是如此短暂,我们又有多少的思考,是关于这有限的生命呢?
这情欲的生命,风波不止,何处才是安稳的家乡?
我每每站在高楼,俯望台北的繁华灯火,每一盏灯火仿佛都是为了情欲点燃,每一盏灯火又仿佛点燃了光明的希望。
多情多风波,多情也多烦恼,但多情也多姿彩,多情更多温暖。
此岸与彼岸。桶中有水,水中有月,一旦桶底脱落了,桶中无水,水中无月。凡打破此岸与彼岸的界限就能自在了。
回到家,我把灯打亮,看见黑暗与光明是在同一个空间,点了灯就大有不同。黑暗的心与光明的心又有什么不同?只是心里点了灯罢了。对于心中点灯的人,黑暗也无法拘束他,何况是情感的风波呢?
多情不只出风波
近些年来,我写了不少关怀现实的文章,其中有一部分谈到政治。并不是我对政治有什么特别的兴趣,而是因为政治对社会各层面的影响无所不在。政治一旦遭到污染,假以时日,就会蔓延遍及社会各个角落,逐渐造成整体的道德滑落。
如果以“解救众生”的观点来看,个人的修行虽然重要,也不能自外于环境而独存。环境如果不清明,个人的清净就成为泡影;社会如果不公义,众生平等的理想就不能实现;若人人不能享有免于匮乏、免于恐惧的自由,则“解救众生”就变成妄念了。
多情不仅生出风波,也能生起希望、大爱与圆满的追求。“预约人间净土”不只是虚空的美梦,也是现实里可以实现的理想。
林清玄
台北永吉路客寓
2020.02.22
摘自《心外无物 随遇而安》
@欢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