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结构性大变革时代。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正在被一种新的东西所打破。
成年累月在学校里教书,在教室里上课,这样一种我们熟悉的工作方式,会一直沿袭到哪一天?
今天,我们请了未来学校建设的专家,一位非常理性的陈博士,她预言:现代的学校教育这艘看起来庞大难以撼动的泰坦尼克号,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它终将沉沦,怎样找到一个救生艇?
一、我们面对的未来:
1.全球化合作与竞争;
2.知识技术和数据的爆炸式增长;知识的迅速更替;
3.大量工作被机器和AI代替;
4.大规模合作创新~
创新是合作的事情,是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做的事情。
人工智能
美剧《真实的人类》,强人工智能《一代追踪》
《未来简史》。五秒钟准则
韩国机器人上英语。
《你在教育链上鄙视别人家孩子~》
学习的动力(意识,需要,方法)。
我们现有的教育结构正在被抛弃。
二、教育不能把技术关在门外
趋势如下
前三个是为老师服务的,进入平板后才开始进入为学生服务。
平板,常态化,多学科。tbl也不算。一人一平板,必须的!
全数据。
理念首先要更新。技术没有先进理念的引领,会成为落后理念的帮凶。
学而思就是利用放大了家长的育儿焦虑。没良知的企业走不远。
因特尔未来教育~《桥》,2012年拍的,项目式学习。现在很多学校已经可以做了。
相信模式转到设计模式。一次次改进。美国车,淘汰式,日本车,改进式。学生的学习,和日本车相似。
三、技术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1.知识来源的极大丰富。每个学生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什么都可以查到。
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泛在式学习)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边界的消除。
2.知识的外存储化(大量知识不需要占用~)
中国大学入学考的是硬盘,是过去,美国考的是CPU ~sat甚至避免学科知识,是未来能否成功。
3.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即时准确的反馈。评价:即时的。自适应的(个性化学习任务即时生成),人工智能评价反馈(主观性题也可以准确评价,如作文批改)。
老师解放出来,把时间放在更有创造性的事情上。
4.与不同的人即时连接与合作。(学习伙伴和资源突破时空限制)。老师不一定成为百科全书,但要充分发掘资源。
四、 面向未来的尝试与探索
Alt School:个性化课程。微信上搜。
High Tech High:项目式学习。
Minerva大学:沉浸式教育。没有教室,老师在线上。讨论时在咖啡馆进行。
墙中洞实验:自组织学习(构筑云端学院)~看演讲。
未来全日喜欢大学可能成为少数人的奢侈品。知识技能可以从慕课上学得,但想要学习更多文化的,人格的等东西,需要在大学跟更高素养的导师学习。
V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说到老虎,就跳出一个“老虎”)。
五、未来学校的建设要关注
作为教师,要关注:
关于课堂评价
作为教育者,思考三个终极或核心问题:什么是知识,什么是学习,怎样学习。
搜~《什么样的知识会让你变蠢》。普朗克先生的司机。思考两种知识。
绘本故事《鱼就是鱼》。思维局限。
石头汤的故事。和尚(老师)村民(学生),每个学生都可以带来资源。
知识建构理论,和建构主义不同。建构主义关注一个人的知识,而知识建构关注的是团队的知识。
一定要拜读皮亚杰和维果斯基!!!拜读~陈博士强调。
皮亚杰:建构主义,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所以了解学情,个性化学习。
维果斯基:就近发展区。三个圈,自己能走到哪里,搭了梯子能走到哪里,给了梯子也走不远。我们应该在第二个圈就近发展区有所作为。
学校是个团体学习的地方。
让学习发生,让什么样的学习发生,怎样发生。
转变对课程的认识
课标和课程是不同的。课程拉丁文原意是跑道,课标是目标,通过跑道达到终点。
课程不等于教材。
形成什么样的课堂文化?(~老师的引导评价,感谢你刚才的分享给我们带来了另外一个视角)
点拨启发式问题: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替学生扫雷,总结……
总结:对待技术,要认识到它既是硬实力,又是软实力。行动上敢于尝鲜,犯错,耐心等待。
开校第一次培训,被洗脑,兴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