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张旭兰、毕馨予
内容:
一、首先来说绕不开的前言,在前言中提取两句话:
1.处理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混沌理论原则正推动着客体关系理论进行范式改变。
2.本书的内容是通过讲座、讨论和对话的形式进行
二、进入第一章内容:自体与其客体
1.首先,英国客体关系理论是什么?
这一理论认为婴儿对其与母亲之间的关系的体验是人格形成的原始决定因素,英国客体关系学派包括独立学派和克莱恩学派,独立学派认为婴儿与照顾者的关系需要是基本的驱动力,而不是以性欲为基础的本能负荷所决定;克莱恩学派则描述了婴儿如何运用潜意识幻想来完成源于本能的张力释放,以及幻想的过程如何创造心理结构的观点。两个学派都关注生命的前三年,并且强调婴儿从母婴关系的体验中发展出来的心理结构。
2.客体关系指外在关系与内在心理结构的不断相互作用。内在客体不是记忆,不是表征,而是对重要照顾者的体验!
3.内在客体关系,指自我的某部分与其客体通过自我与该客体之间关系的体验链接在一起,内在客体关系成为一个持续的可能被修改的自体的一部分,可能存在在意识当中,也可能存在在潜意识当中。
4.费尔本恩断言,最原始的需要是对关系的需要。
5.什么是自体?
自体包括:a.古老的自我概念,b.内在客体,c.通过情感绑在一起的客体和自我的某些部分。
三、思考问题
1.自体与自我的区别是什么?
彭:自体和个体不是一个领域中的概念,个体更多应该是和整体相对应,属于物理性概念吧,而自体是心理学概念,是一个心理结构
2.客体与内在客体区别是什么?
摘:客体包括内在客体和外在客体。内在客体指的是一个心理表象( mental representation)——一个和他人有关的影像( image) 、想法(idea) 、幻想、感觉(fee1ing)或记忆(memory)。外在客体则不同,它指的是一个真正的人或真正的东西。
彭:内在客体属于自体的一部分,内在客体是我们内心的一部分,是我们通过情感体验与客体连接后吸收的部分,客体只是一个背景,内在客体不属于客体
延续:梅兰妮·克莱恩,在很多心理学书籍中翻译为这个,也有翻译为梅兰妮·克莱茵。克莱恩学派是以克莱恩为代表的一个流派,不局限与克莱恩本人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