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無」跟「有」巧妙地結合,去講這個「一」。那這一番思想,對於我們現代人可能會有許多的疑問,可是對於古人來講,那是很親切的。親切在於什麼呢?「無」跟「有」都是從我們生命的實踐裡去體會的,不要講得這麼抽象好了,就具體的人生來講,如果你念念都是「有」的話,房間裡都塞滿了,受不了!「無」的概念是很重要的。但是這個「無」又不是一個虛無,這個「無」恰恰是他能夠包含萬有,所以心中是常保空靈,這個最高的「一」是一個常保空靈的狀態,所以「靜無而動有」,心中常常保持空靈的一個「無」,而中間可以生出萬有,那豈不是「無極而太極」嗎?「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是說得通的,所以這恐怕也是後來大部分的——事實上不僅是程朱這一派——學者也都能夠接受。
■這個「無」不是一種真正的虛無,是「無」中含萬有,是一種放空靈的狀態,是說這個宇宙原初是一種生生不息、不可方所、不可以侷限、不可以用一種名言加以限制,也不可以只是用一個具體的事物來看待他的。
——吳展良《通書》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