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西餐摆盘,秉承“Less is more”的逻辑,讲究一点“少即是多”的创意,让美食主题突出,色、香、味之外还要富于美感。
中国画,则讲究“留白”,看似缺了一块,却蕴含着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用虚来讲实,甚至比实的部分隐藏了更多的信息。
教育,是否也应予孩子一点“留白”?在他尚未进入成人世界之前,多一点时间徜徉于“他自己的世界”,少一点控制与纷扰,带给他自由,允许他自己吮吸、探索、想象的“留白“之处。
02
每一次去学校,看课表上排得满满的,从早到晚,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或挟裹下在各种学科之间腾挪,没有一点自由的时间。他们不像他们自己该有的年龄的样子,更像是提线木偶一样被教师操纵着,从事着各种喜欢或不喜欢、有趣或无趣的统一进程的学习,教育的“美感”何在?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学生的“学”需要更多时间去自己探索、体验、总结,自我发现。然而,首先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由各个学科尤其是主学科教师掌控,甚至连主题班会的时间也可能被语数外老师“霸占”,午休的时间都被用于面批面改,用于做练习讲卷子。在忙于应付考试的一些时段里,连去操场、厕所的时间都紧张。
其次,则是课堂上,教师用于讲授的时间太多,老师似乎侃侃而谈言之有物,貌似讲得好、讲得透,教学环节设计环环相扣,却完全不给学生留下思考、研讨的时间,教学效果好吗?多少数据显示,这种教师的课堂不仅无趣更无效——学生被剥夺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怎么可能得到好的教育?好的教育,应该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主成长的结果。
放学后学生的时间,则被做不完的家庭作业挤占。周末更是如此,孩子们睡眼朦胧地赶场子一样被家长送去上各种补习班,学科补习之外还有兴趣爱好的培养,音乐、美术、棋类、球类、机器人……周末的上午下午晚上,排布得满满当当,孩子们哀叹“我宁愿不要周末,周末比上学还累!”
每一天每一周,教师、家长一起追求着学习进度,而不是学习精度。教师的过度教学、学生的过度作业,让孩子失去睡眠的时间、游戏的时间、阅读的时间,没有一点“留白”去发展“深度学习”,实际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歌德说,“人只能在自身中认识世界,在世界中认识自己,每一样真正被人所接纳的新客体可以说是我们身上发现的新器官。”换句话说,学生的“深度学习”结果,是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参与、反思、体验得来的知识,才会成为他自身不可割裂的部分。
03
究其原因,教师的满堂灌,和对时间的霸占,是因为自己的不自信,对孩子的不信任,是一种害怕失败的控制欲,是基于对知识的狭隘理解。知识的片瓦无助于人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一旦这点知识被异化为与别人竞争时优越于他人的符号,他为了要保有,为了要拥有更多,则可能心生恐惧,对学习不再“感兴趣”,这些“不感兴趣”只是为了掩饰自己不再受挫折。这大约就是太多的“挤占”、“填满”让孩子的“学习图谱”失去美感、失去想象,孩子也失去继续“涂鸦”的动力。
须知,知识的主要功能,在于拓展人的生活经验,感悟在不同时空下人与人,人与世界互动的情感、悲欢际遇。因此,孩子需要的是在学习中,学会探索生活,通过体验、反思自我建构生命高度、广度和深度的概念,也通过千百次的跌跤、尝试,去超越作为人的生物性的局限。
但如今的环境,确实是太早限制了孩子的体验活动,给予孩子太少的童年“留白”、学校“留白”、课堂“留白”。应试教育的异化让孩子过早脱离了儿童的世界,被束缚被局限导致老化、僵化,不再可爱,不再充满生气。
04
每当我拿着排课表和校长讨论是否可以每天真正保证至少一节自习课,让孩子们整理、总结、自主发现问题,老师们最多是督导或指导,甚至不需要到班监控,校长的犹豫太明显。
我也曾再三提醒教师们,想要“课堂深度”就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多预设一点时间给孩子们探究、合作、独学,教师拒绝的借口则太多。
当然,我也曾对家长们提出,把周末、寒暑假让给孩子自己,支持他、训育他,学会时间管理,学会规划学习,学会心无负担地敞亮的玩——父母要敢于给孩子“留白”,“你以看守的姿态出现,他就有囚犯的痛苦的反抗”,鼓励、商量、放手,比命令和谴责,好用一万倍。但往往家长们更乐意于跟风,追随着一个又一个课外补习班,主动给孩子“增负”,在孩子的成长图谱上左一笔右一笔,毫不淡定地填满本应属于他自己的“空白之处”。
05
理论上我相信“留白”,实践中我也愿意去尝试“留白”。我家逍遥每天晚上7-9点的2个小时,由他自由支配,阅读、练琴,和爸爸去散步或者帮忙我们到超市购物。周五晚上如果没有完成作业则周六半天学习,其余时间让他去运动、找同学玩、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甚至酣睡一下午。我们从不认为,他的每一个school day只有学业而无生活。
每个寒暑假,我们和他一起制定计划,比如每天10项任务,一旦确定这10项就不会随意变动。制作一张表格,按日期、内容来每天自我检查,完成一项就打勾。至于何时完成,由他自行决定。每晚,我们做的就是提醒,“都完成了?”会抽查质量,却绝对不干预他自己完成10项任务的时间上的自我选择。大致上,每一天他会有6个小时的自由时间。我们支持他自主安排,会陪伴他却绝少代替他选择。
我们期待每一天的“留白”,孕育他的知性生活能力,发展成为一个睿智的人。拥有这种睿智的人不仅懂得区分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能排出优先次序,还知道“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东西”与“必须心平气和地接受的东西”的区别。我认为,这种睿智即平衡感,未来他的生活才可能轻重缓急、浓淡相宜。
06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的力量,天生有乐于且敢于探索生活的勇气;要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无穷的动力,去修复我们原生家庭带给他的“创伤”,宽谅学校、家庭俯拾皆是的矛盾和错误,有意愿去超越自我,而不是超越作为父母的我们。
有“留白”的儿童世界,是诗,是无限的可能,伸向日落的天边,伸向无垠的星空,伸向历史,伸向未来……适当”留白“,适时放手,他会一无所惧地、自主奔向不可预知的“他的世界”。
*这是原创文章,引用转发请注明出处。争取每天更新。涉及的内容根据工作需要、兴趣爱好、情绪情感而定。如果你觉得我的分享对你有用,欢迎点赞、转发、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