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一生的智慧修成佛佗座前那朵莲…………
——题记
一七O五年九月初,紫禁城一位特殊的女性病重。她的病情迅速惊动了远在塞外巡视的康熙皇帝,留守京城的皇子们也纷纷前来探望和请医问药。
十二阿哥则带着他的福晋衣不解带地在这位女性的病榻前昼夜侍疾。
九月初三的晚上,康熙的旨意在快马加鞭中赶来。因考虑病人不肯服食汤药,他便对皇子们殷殷叮嘱:你们详细咨询一下大夫,可否将药放在鸡汤中熬制,给病人们服下?
然而,这位病情不断在加重的女性却依然拒服任何含有药物的汤食,并于九月初七日病逝,终年94岁。
她逝后,身在塞外的康熙帝为了能赶回再见她最后一面,接连令部下快马加鞭给皇子们传旨:
“留七日再净身入殓。”
“再留七日……”
这位在弥留之际仍让身在塞外的千古一帝亲问汤药,百般牵挂,令皇子们轮番侍疾的传奇女性便是清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智侍女——苏麻喇姑……
1
1612年,在内蒙古大草原一个贫苦牧民家里,一位漂亮的小女婴诞生了。牧民夫妇给这位玉雪可爱的小女婴起名叫“苏麻喇”,蒙古语意为“半大口袋”。
陋室明娟苏麻喇自幼美丽聪慧,很早便被选入贝勒府,成为贝勒府的格格——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这位布木布泰格格便是清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孝庄文皇后。
一六二五年,布木布泰格格成为了皇太极的侧福晋,苏麻喇则作为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陪嫁到盛京。
初来皇太极的贝勒府后宅,这位来自大草原,住惯了蒙古包的小侍女苏麻喇和她的主子一样,都受到了文化和地域习惯差异的双重冲击。其中最为严重的莫过于语言障碍。
然而,聪明的人始终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处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能在逆境中奋发崛起。
聪慧的苏麻喇清醒地意识到,如果自己不克服语言障碍,连这份贴身侍女的工作都将被满洲侍女所取代。于是,她下苦功夫让自己快速地掌握了满语,练就了一手漂亮的满文书法,赢得了后金后宫上下的一致称赞。
她还清醒地意识到入主中原、统一天下才是后金主子的终极梦想,到时候必然要使用汉语。于是,她在完成侍女工作之余认真学习汉语,了解和掌握了汉文化。
不仅如此,她还练就了一手令人称绝的女红手艺。
蒙古小侍女苏麻喇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很快在一众满洲宫女之中脱颖而出,受到皇太极和布木布泰的重视。由于她熟悉满、汉礼制,女红技艺又非常出色,清崇德初年,她被选中参与设计、制作了清朝开国国服这项重大的国家工程。
据史料记载,“国初衣冠饰样”,皆苏麻喇“手制”。这样的记载,决无过誉之嫌。
苏麻喇设计的清代冠服,既吸收了满、蒙等北方民族服饰简洁、实用之长,也有对汉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内涵十分丰富。自崇德元年制定到清代灭亡,持续使用了将近三个世纪都没有大的改变。
聪慧的苏麻喇靠着勤奋努力,使自己成为了清初后宫最有才华的侍女。
2
从草原上的无邪少女,到贝勒府侧福晋,到永福宫庄妃,再到皇太后、太皇太后,布木布泰——孝庄的身份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做为她的贴身侍女,苏麻喇用她的睿智与果敢成功地帮助布木布泰顺利完成每一次身份的跃迁。
一六四三年,皇太极病逝。年仅31岁的孝庄身陷危机重重的宫变之中。由于礼制和宫规所限,很多事情她不能亲自抛头露面去运作,这些事情都是由苏麻喇为其代劳。正是由于苏麻喇在皇宫与前朝进退有度地斡旋,顺治皇帝才得以继承大统。
然而,顺治帝年幼,权臣多尔衮不仅独揽专权,还利用宫规和礼制多番阻挠幼帝与孝庄的接触。此时的前朝与后宫,到处都遍布着多尔衮的耳目。前朝的幼帝、后宫的寡母只是权臣案板上的鱼肉而已。
于是,苏麻喇便又承担起了孝庄与幼帝、朝臣的秘密联络工作。
紫禁城宫墙深深,常常会有一个瘦弱的身影提着食盒或者包裹匆匆走过。那是苏麻喇以侍女的身份为掩护,以给顺治帝送糕点或者衣物为由,往来于这对母子之间,帮他们沟通感情,传递信息,为他们夺回政权出谋划策。
紫禁城外,老北京城的胡同之间,也常常会有一位飒爽英姿的女子手持马鞭策马往来于一些王公大臣的府邸。这位进退有度、聪慧爽利的女子深得这些王公大臣后宅女主们的喜欢。她们都与她相交甚欢,经常促膝密谈。苏麻喇就是通过这些后宅夫人们之间的社交,为孝庄、顺治母子拉拢大臣们的支持和掌握前朝动向。
面对强权的多尔衮,这个秘密联络员的工作危机重重,稍有不慎便会丢掉性命,甚至还会危及顺治帝与孝庄的安危。但是苏麻喇还是凭借着出人的智慧与胆识,出色地完成了这一艰巨非常的任务。
由于苏麻喇的精心扶持与斡旋,孝庄和顺治帝最终自多尔衮手中夺回了政权。
做为孝庄的左膀右臂和首席军师,苏麻喇在宫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孝庄经常用清朝八旗王公贵戚家女儿的专用称号“格格”来称呼她。
3
一六六一年,顺治帝驾崩,年仅8岁的小皇帝康熙继位。已经成为太皇太后的孝庄派苏麻喇对其进行照顾和教导。
于是,在这紫禁之巅,红墙金瓦的宫苑里,孤寂的幼帝身畔,多了一位睿智而慈爱的嬷嬷——苏麻喇。
“……主子,这样的饮食习惯能使您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
“皇上,您看咱们满文字这样落笔更有气势……”
已年近五旬的苏麻喇像培养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照顾着康熙的饮食起居;手把手地为他启蒙满文与蒙文。
从现存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康熙的满文字体笔法如行云流水,华丽雍容,这都有赖于苏麻喇手把手的启蒙。
自幼父母双亡的康熙没有因为缺少父母之爱而成为性格孤僻或者叛逆的人。相反,他不仅勤奋、自律,待人宽仁,养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和作风,还成长为中国封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帝王,这与苏麻喇对其数年的精心教导不无关系。
康熙帝一生对苏麻喇都非常尊重,亲切地称她为“额涅”“额娘”(满语母亲的意思),视她为自己家庭中的一员,令皇子们尊称她为祖母。
一六八七年,孝庄病逝。失去相伴一生的姐妹、闺蜜,苏麻喇姑的精神陷入无尽的悲伤、孤独与精神恍惚之中。为了排解她的忧伤,康熙将皇十二子胤祹交由苏麻喇来抚养。
对于康熙皇帝的安排,苏麻喇十分感激,重新振作精神抚育皇子。
由于苏麻喇的精心培养,胤祹成长为一个非常具有政治头脑、才干出众,又十分睿智的皇子。 他是康熙帝35位皇子之中极少数受到雍正、乾隆两代帝王重视并参与朝政的皇子之一,同时也是康熙诸皇子中最高寿者。
而胤祹的生母——出身正黄旗包衣辛者库的万琉哈氏,由于受到苏麻喇的影响,在水深火热的后宫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以97岁的高龄寿终正寝,成为康熙后妃中真正笑到最后的人。
4
青年时代的苏麻喇美貌睿智,身处清初社会高层,往来非富即贵。作为与孝庄情同姐妹的近侍与闺蜜,若想嫁人,孝庄必然会赐给她一个尊贵的身份和不错的婚姻。但是,看厌了后宫及王孙贵族后宅的勾心斗角,苏麻喇以退为进,选择把终身托付给自己,通过不懈地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最高掌权者身边不可或缺的人。
她一生未曾有机会做过真正的母亲,可是却把一腔慈母心肠,无私地奉献给了顺治、康熙和胤陶。成功地抚育了清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千古一帝康熙和一代贤王胤陶。她与他们之间的感情深厚,虽不是母子,却更胜母子。
她的一生历经清太祖、太宗、世祖和圣祖4个朝代,受到清初四代皇室的重要历史人物尊崇。却始终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谦恭谨慎,进退有度。
在她九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面对过无数次政变、宫廷斗争与生活的磨砺,但她始终保持对自身成长、对权利、对友情、甚至对自我价值的清醒认知,在有度的进退中巧妙把握人生的张力与尺度。
她年轻时积极进取,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使自己脱颖而出,获得受人尊崇的地位;中年时沉着冷静,机智勇敢,成为掌权者最有力的臂膀和最亲密的伙伴;年老时退出政治漩涡,淡泊名利,了悟世事。她用她的一生,向世人阐释了“进退有度,才是古今职场最高级别自律。”
她的一生功绩与人格魅力,不仅受到皇室的最高礼遇与尊崇,也受到了后世的广为传颂。为报答其恩情,一七0五年,她出殡时,康熙皇帝以嫔礼为其治丧。康熙的皇子中除了照顾皇太后和留守紫禁城的两位皇子外,其余成年皇子全部参加了她的出殡仪式。皇十二子亲自为其行供饭、三七诵经礼。
百年之后的她获得了清朝少有的随葬清东陵的殊荣,与孝庄再次相聚于河北遵化昌瑞山下的栗花飘香中,并享祭至清朝末年。康熙的后世子孙都亲切地将其称为“苏麻喇姑”。
作者:心是莲花开 历史文化的宣传者与守卫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个在写作、阅读与旅游行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的八零后文艺女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