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乡少数民族气息没那么重,粗粗一看仿佛就是一个农村。有便利店,超市,菜摊,肉摊,水果摊,破旧的公交车,一家空荡荡的医院,和许多放学回家的小孩。
我因为过敏便走进医院想看看情况。和周围所有房子一样,墙体仿佛都蒙上了一层灰,显得脏污而老旧。医院虽是一栋不小的楼,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室和住院部,但除了入门的拿药处和一间医生办公室外,其它地方基本都荒无人烟。即使是医生办公室前,也只坐了两位病人,比医生的数量少多了。大门口一群鸡在和几只狗在徘徊。
没有挂号这一说,病人只是或坐或站地等待,随意在哪儿待着都行。两位病人均是大妈模样,穿着也许是侗族样式的布衣,眼睛呆滞地望着前方等待着。
医生的速度极慢,不知是不会用电脑,还是农村的人就是这样的慢性子。我等了半个多小时才轮到,费很大劲去听懂医生那一口方言味道的普通话。于是我便知道了,医生慢大概是因为他喜欢拉家常,即使是面对我这毫无共同语言的外乡人,也热火朝天地聊了几十分钟,虽然其中很多时间彼此都是在重复同样的话炒热气氛。比如我不停地疑惑和询问自己过敏的源头,他则不停地重复大米嚼一嚼敷在皮肤上止痒的奇效。于是我们聊得非常“开心”。出来医院后在对面超市拿了点米,老板没要我钱。
沿着山路往上走,我发现了高增乡和普通乡下的些许不一样。其一,这里老一辈的妇女身上穿得都是侗族传统服饰,黑布衣上点缀着一些彩色的花纹。而小孩子们却都是简单的T恤短袖。其二,妇女们极其喜欢绣花,大都聚集在一家小卖店门前,坐在矮脚凳上,一边绣着垫子样的东西,一边叽叽喳喳天南地北地聊着,小孩子在中间穿行。老大爷们也喜欢三两聚集在一起,声势浩大地打牌。
但除了老人的服饰和偶尔出现的一两栋吊脚楼外,高增乡并未展现出与其它乡村的不同之处了。它随着一段公路盘旋而上又戛然而止,占据了一小段的公路,而公路的下方是田地,远处则是雾气缭绕的山脉。也许它也不需要有什么特别的,毕竟生活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