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出新歌了。《Baby,До свидания(达尼亚)》。歌迷可不管这一长串外文是个什么意思,只是一见消息,就仿佛遭遇了地震,瞬间把朋友圈给炸了。
相比许多一年出一张甚至几张专辑的歌手,朴树的产量低得“可怜”。出道17年他总共出过两张专辑,而刚推出的这首单曲,距他上一次发布新歌《好好地》也已时隔一年零一个月之久。
除了歌曲产量低,朴树的低调也相当出名。和那些时不时靠炒作、骂战刷存在感的明星相比,朴树在这方面几乎完全属于“失踪人口”。
11月22日他发布微博是为了告知新歌准备上线;而此前的一条微博,则要追溯到2015年10月20日,那一天,他发布了微博长文《十二年》。
整整一年啊!发了一条微博!
但这样的歌手,只要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震动大批歌迷甚至整个圈子的神经。
这,是为个啥?
也许,通过他的那篇《十二年》,能够看出其中的一丝玄机。让我们来回顾文章的内容:
“在我眼中,明星这个词昂贵而无趣。而这个行业,保守,短视,贪婪,僵死,象涂脂抹粉的尸体。甚至比起二十年前更加无耻。”
“我赞同人们该各行其是,互不相扰,没有你死我活。但就我而言,我只希望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心安理得的,让它们尽可能有趣。这一点愈发清楚。它对我很重要。”
因为只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所以他引用了一个故事,来说明如何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前几天读到这样的故事。某人善画竹,名满天下。可他的老师对他说,你尚未入门。问:如何得入。答:要在心里觉得你就是竹子。其人乃去,终日站在竹林中。风起。竹摇。其人亦摇。如此十年过去。一日,师往探之,见其在竹林中闭目凝神,随风摇摆。师视良久说,好了,可这还不够,你要忘掉你是竹子这件事。又三年。师复探之,曰,汝成矣。”
文章的结尾,朴树反问道:“我们是不是非要那么急迫不可?”
其实看到这里应该很明白了,在急功近利的娱乐圈,朴树绝对是一股清流。没有浮躁和浮夸,拒绝粗制滥造,只希望用最好的状态打造最极致的作品。事实上也正是这种追求,才造就了《白桦林》、《那些花儿》这样常年传唱的经典之作。
有一个故事,同样很能说明问题:朴树很喜欢李叔同的《送别》。他说过如果是他写的,哪怕写一首,死了也甘愿。他愿意在生命中等这么一首歌。
用艺术家的要求来打造歌曲,喜欢他的歌迷自然也会一直等下去。即使是在朴树几乎销声匿迹的12年里,歌坛对他的期待从来没有消失过。这种期待,就像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里呢喃:“等待稍稍一点动静,稍稍一点声响。”
毋庸置疑,朴树追求的是某种极致的状态。他知道要达到这种状态,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需要告别那些毫无用处、昙花一现的花哨,需要内心笃定地度过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就像他在《平凡之路》里唱的: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甘愿沉浸在每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里,甘愿在漫长时光心无旁骛地修炼,朴树的选择,成就了他的经典。
相比之下,环顾我们自己,是不是活得同样的淡定?更多人恐怕会给出否定的答案。为了追求某一样事物,或许会患得患失,或许会焦虑失眠,或许因为焦灼,甚至顾不上停下来,喝一口水、一杯茶。这个时候,其实应该问自己一句:我们是不是非要那么急迫不可?
慢下来吧,试着泡一杯茶,试着让自己慢下来。在平凡的日子里笃定,在慢生活里,去沉淀自己。用内心丰富的重量去穿越生活的风雨,成就属于你自己的经典,属于你自己的一片白桦林。
欢迎戳主页勾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