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大学为了逃离英语才选择读汉语言的弱鸡,毕业却阴差阳错的去教了英语。迫于生存压力不敢辞职,本着对祖国花朵负责任的态度,只能重新开始学习英语,因此有幸在茫茫学海中捞到恶魔奶爸。相对于那些国外学成归来的大神,奶爸的讲解可谓十分接地气了,确实很适合基础不太好的小白学习啊。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天听课后的几点收获。
01
不要跟风造神,盲目相信某种单一方法可以使你的英语突飞猛进。
英语是综合性的工具,它涵盖了听说读写各方面,并不是单一的技能,不要指望一种单一的方法就可以学好英语,更不要奢望真的存在包治百病,一劳永逸的“大力丸”。
想当年,疯狂英语的李阳来我们高中学校宣传,说只要大声诵读,背完他编的那几本教材,高考英语不是问题。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我听完之后跟打了鸡血似的,赶紧交钱买了一套(犹记得当时钱不够,又生怕晚了买不到,让我妈坐俩小时车给我送来。)。第一个月确实很努力去学,每天早上六点半准时和宿舍小伙伴去孔子像旁晨读,还调好闹铃必须读够四十分钟,生怕差一分钟会影响效果。可惜后来发现,张嘴倒是能做到了,阅读,听力和写作还是一塌糊涂,完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倒被别人说像个傻子。
可见,学习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针对特定某方面的方法。有些方法对别人来说确实有效,但不一定适合你;有些方法学阅读可能不错,但用在写作上不一定有效果。不考虑自身实际盲目跟风就是耍流氓。
药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作息习惯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
02
不同阶段,需要选择的学习材料也是不一样的,不要妄图用一套教材来满足你学英语的所有需求。
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不同阶段选择和自己能力匹配的学习材料很重要,不管是阅读材料还是听力材料。
你不能在听慢速都还吃力的时候就去听BBC,也不能还简单阅读理解都搞不定就去看外文名著。这样容易产生挫败感,学习效果也不会太好。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各种学习材料就是相互独立的,他们有时也是互相成就的,可以尝试配合学习,触类旁通。
药方:先对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个测评,然后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踮下脚尖没问题,但你不能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
03
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不一样,因此,并不是做了某件事,就一定会有收获,他们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就像李阳用大声说英语掌握了这门语言,而我却做不到。)
现实中存在一种人,不管别人说什么方法好他都想去试试,没有效果就武断的判定自己不适合学英语,然后破罐子破摔。
每个人的自身情况都不一样,马云,俞敏洪等名人的成功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复制的。因此,不能因为别人做了某件事有收获,而你做了没有,就否定自己,自暴自弃。
药方:遇到这种情况,反思自己是否适合这种方法,如果不适合,那么应该及时止损,积极去探索适合自己的,不要“东施效颦”,落人笑柄。
04
建立良好的反馈制度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学之前斗志昂扬的立下很多目标,但往往做到一半就会坚持不下去,打游戏却不会遇到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呢?那是因为游戏设置的反馈是及时的,如果你表现得好,打的怪多,就可能获得某种奖励或者升级到某个层次,大脑就会兴奋,进而促使你继续玩下去。
学习也是一个道理,没有刺激,用不了多久就会产生疲劳。这样就会没有动力去完成剩下的任务,导致烂尾。
药方:在学习中给自己设立小关卡,通关后可以根据平时的爱好设立奖励,引起大脑兴奋,争取形成良性循环。
05
意识到学习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
现阶段很多人学习英语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考前突击,考后万事大吉成了普遍现象。导致很多人过了四级六级,却依旧只停留在会考不会用这一层面。
英语学习需要大量持续的输入和对应的输出。短时间的突击有可能会使你在某段时间内成绩突飞猛进,但是过后又会回到原点。况且,英语学习的成果不是用卷面分数来衡量的,而应该从你阅读原版书籍的能力,与他人的交流的流利程度上表现出来。
不要想着为了考试去学英语,而应该把它当成一种工具一种技能去掌握。
药方:学习之前就要有心理准备,不要急功近利,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就像理财,你的基数够大,才能很好的实现“复利”。
该来的迟早是要来的,如果一件事正在折磨你,不要逃避它,而是想办法战胜它,不然它会一直是你的短板。
――――――写给十年前没有认真学习英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