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多数孩子,在父母眼里是一夜之间长大的,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从大学前的禁止恋爱,到大学后的疯狂逼婚。
说这话不是没有依据,前两天和朋友阿欣聊天时,就谈论到这个话题,大家各自吐露了自己曾遇到的奇葩烦心事,所有的内容都围绕一个主题:禁恋与逼婚。
先说逼婚,显然,父母在儿女婚事上的焦虑恐惧症,早已超过了当事者本人,即使当事人还不是真正大龄的剩男剩女。这种沉重的爱,让两代人彼此受累,相比于旧时代的包办婚姻,这种自由恋爱旗帜下的逼迫恋情,多少有点“强买强卖”的味道。最重要的是,在择偶条件的设置上,父母又往往以自己的价值标准为参照,夹杂以半生世俗的利益观念,美其名曰“过来人的经验”,活生生地把爱情和婚姻剥离开来。年轻人不得不按照父母预列得一系列清单,在自己爱的和父母喜欢的人之间做艰难抉择。最直接的后果是,大部分人所嫁(娶)非所爱,以至婚姻形同虚设,最后只剩下了责任和义务。即便此时父母还是有他们的经验之谈:男人女人终究要组建家庭,生儿育女总能产生感情,一切爱情最终都是亲情……
朋友阿欣今年24岁,天生丽质,祖籍湖南人,但她自己却在广州长大,打小就是个美人坯子。她父母都是生意人,共同打理一家小工坊,家境颇为优渥。阿欣已差点两年没回家过春节了,因为怕,怕啥?逼婚。
说起逼婚,阿欣满脸的无奈。前年春节,也就是她大三寒假的时候,阿欣随父母回了趟湖南老家。本以为在乡下与阔别已久的亲人相聚,漫话家长里短,该是颇为热惬欢愉的事情。不料整个假期都被七大姑八大姨团团围住,推销这家有房有车的公子,介绍那家有财有貌的少爷,还不忘附上对方的大头照片。亲戚们见阿欣只是敷衍应付,于是又纷纷给她加了微信、留了电话,催促他们彼此了解、尽早见面。每天她们还不时地询问进展,变着法儿里应外合地助推、张罗,似乎是要赶在收假前就把事情给办了。
天下竟有这般热闹事,我笑道:“你不能谎称自己有男朋友吗?”“早被母亲大人出卖了,不,应该是妈妈做了叛徒,跟她们早就合谋好了,恨不得我早早嫁出去。”阿欣拉长着苦笑脸。“你这么年轻,自己都不急,她们着急什么?”阿欣双手托腮嘟着嘴道:“她们总有道理,比如什么不及早留意,优秀的男孩子都被别人抢光了……”我闻言不忍扑哧一笑:“男人什么时候成了香饽饽了?都啥逻辑啊!你咋不以自己还在上学为推脱呢?”阿欣白了一眼:“我又不傻!可她们说,上学也可以先谈着,两不耽误……”我顿时无语。
有了这次经历,快要毕业的阿欣准备次年的春节去深圳的表姐家过。春节初六那天,表姐和表姐夫吃过早饭就出门办事去了,留阿欣一个人在家。快到中午时,突然有人按门铃,来人西装革履还捧着一束花,阿欣以为是表姐的客人,于是上前询问。不料对方开口就支支吾吾,紧张得额头冒汗,好不容易才说清了来意,原来是表姐精心安排下的又一次“相亲活动”。阿欣晕得想以头撞墙,但还是出于礼貌让对方进屋入座。双方尴尬地勉强寒暄了几句,接下来就是彼此浑身不自在地长久沉默,最后在阿欣肚子饿得咕咕直叫的时候,对方终于开口了:“可以请你今晚一起看电影吗?”阿欣闻言崩溃,第一次见面看什么电影,于是谎称自己最近身体不适,才终于把那个男人打发走了。来客前脚刚走,表姐后脚就到了,阿欣抓狂地挠着头发吼道:“这就是你们办得好事呀!”表姐满脸委屈:“妹妹别气,我们也是顺从姑妈的意思……”“又是她!”
转眼今年春节又到了,刚毕业半年多的阿欣本来打算独自留在广州,说什么哪儿也不去,家人也默许了。可就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早上,阿欣突然接到电话,那头妈妈略带哭腔说姥姥生病住院了,让她火速回去看望。阿欣慌得六神无主,胡乱地收拾好行李,买了最近一趟航班,马不停蹄地赶了回去,可刚进大门,就看见姥姥在大家的陪伴下正乐呵呵地笑呢!阿欣生气了,闭门不出,可后面在七大姑八大姨苦口婆心地轮番游说下,还是妥协了,自然,接下来又是一连串的相亲活动……“爸妈也真是够了,为了给我相亲,居然拽上姥姥一起合伙儿骗我。”我故意打趣:“可怜天下父母心,你这小妮子怎么报得了那三春晖哟!”
不过对比这一两年紧锣密鼓的逼嫁催婚,阿欣父母之前的态度可不是这样的,所有的转变都是自上大学开始。大一大二的时候,父母突然变得异常开明民主,不再严格过问阿欣的情感之事了,有时还故意询问学校里有没有她的追求者,是哪里人、优不优秀、帅不帅气?甚至还会偶尔隐晦地说一些男女交往中自尊自爱、安全为上之类的话。这要是放在大学前,那绝对是讳莫如深、格杀勿论的。
据阿欣回忆,她的初恋,高一谈了四个月的感情就是被她妈妈秘密扼杀掉的。这事是她高三毕业才知道的,原来妈妈早早就怀疑她的异常了,于是多次悄悄跟踪,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私下约谈了那个小男生,最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兵不血刃就让他自动放弃了。那时的妈妈就像个神秘的克格勃,自己的一举一动随时都在她的监控之下。在学校,班主任和几个好朋友的家长,都是她统一战线上的亲密盟友,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她就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密告。在家里,阿欣每天需要按时回家,按时睡觉;参加任何室外活动都要提前向父母报备;手机、电脑被严格管控;甚至连私人信件和日记也被秘密窃读,而自己上大学前竟然对此还一无所知。平日隔三岔五就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早恋的种种危害。记得有一次,仅仅是一位好朋友过生日,地点原定在朋友家,后面零时改在了外面的KTV,结果晚上回家迟了些,不料走进客厅打开灯,猛然发现妈妈正愤愤地坐在那里。在交代情况时阿欣撒了谎,隐瞒了去外面的经过,不料妈妈竟然不声不响地扔出一张纸,上面清楚地写着KTV的位置、进出的时间、以及聚会的人数……阿欣吓出了一身冷汗,从此再也不敢违逆家里的这个独裁统治者了。
我听了这些话,想起了自己以及身边其他很多朋友类似的经历。不知为什么,上大学似乎就成了一道分水岭,大学前,父母对孩子的恋爱行为是深恶痛绝、严惩不贷的,防恋就像防贼一样,禁爱就像禁毒一般,一有风吹草动,就草木皆兵了。可是一到孩子上了大学,父母的态度马上一百八十度逆转,一下由封建专制,跨进了民主社会,各种暗许、明示纷至沓来,甚至还没到大学毕业,就开始主动逼婚了。
中国的父母到底是怎么了?不是禁恋就是逼婚。细细想来,这其中有一种深植于传统血液的完成心理,即帮助孩子完成教育、完成就业、完成结婚生子,是为人父母一生的重大使命,每一环节都不容缺失。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一种盲目的从众攀比心态,即看到别家的孩子都上了好大学、找了好工作、处了好对象、组了好家庭、生了好儿女,自己家也不能落后。这两方面叠加,就免不得时时有不遂己意的着急上火,处处有不落人后的好面逞能,于是在爱的光焰下,种种的激进行为就层出不穷起来。这既是爱的体现,也是爱的泛滥。然而就像自由恋爱一样,爱当是自然而然的,没有逼迫、役使、强制,不论是父母之爱,还是男女之爱,一旦沾上太多的主观色彩,让别人违背意愿去接受,就成了负累。何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生活环境与思想观念又各有差别,一些当年自己奉行的经验之谈,加之于后辈,未免有些牵强。但无论如何,出发点都是善意的,毕竟普天之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盼着自己的子女幸福。
可怜天下父母心,半生操劳半生倾。何时堪解儿女意,退步高枕作闲听。最后想说,爱是两方的事情,不能一厢情愿,否则就失去了着力点,爱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徒劳无功。面对代际的沟壑以及社会的现实,我们需要理解、需要沟通、需要支持、需要信赖,毕竟今生今世,父母子女之间,亲情是彼此最美的遇见,血脉是互相最深的牵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