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梳理:
1.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家长首先要有耐心:专注力意味着稳定性,从神经的稳定性到情绪的稳定性,影响思维发展。家长如果没有耐心,损伤了孩子的专注力,后期是很难弥补的。专注力弥足珍贵,是每个孩子天生的能力。想起我的孩子幼儿园的时候,在家里拼装乐高玩具,最长的一次长达八个小时!真是惊到我了!所以在后来的生活中,之后只要他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我很少去打扰,很少走进他的房间,干扰他的注意力。因此,直到现在孩子上了大学,我也非常注意,乃至于和孩子说话,半天了,他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其实,这次疫情我观察他,他每天学习时间并不长,但是成绩很好,他自己说是效率高,单位时间内注意力高度集中。孩子越大受干扰越多,专注力越差,因此,宝贵的专注力大人应该呵护。
2.培养孩子劳动能力,教他学会才会生存:中国的教育观中,学而优则仕,多是对读书人的赞扬,对劳动持鄙视态度,认为是最底层,最不值得尊敬的。殊不知,一个人具备劳动能力并且爱劳动,对一生是多么重要!郭晶晶、霍启刚的两个孩子给家里洗车的照片令人印象深刻,我婆婆今年72岁,仍然管理着一个菜园子,从中得到乐趣和自我价值感,人老了以后,自我价值感丧失,最易抑郁。而爱劳动,则满足了婆婆的这种需求。每周给孩子们带菜也成为她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她满足和自我肯定的重要路径。
3.让孩子多动手、多动脑,培养他勤于思考的能力:家长要善于思考,有逻辑,会说话,善于沟通,才能为孩子做表率。遇到事情,首先安抚情绪,再解决问题。把情绪和问题分开来解决。动手,是肌肉记忆,深刻在骨子里,动脑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脑子越用越灵。
4.不要怕孩子淘气,培养他抗挫折的能力。
危机就是契机,解决问题就是生活之道。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人解释系统的不同,或者是归因不同。当出现困难时,你怎样看待它,决定你如何解决它。
家长不要人为制造挫折,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不爱自己,失去最基本的安全感。面对挫折时,家长的态度时勇敢面对还是逃避退缩,对孩子来说都是榜样作用。
5.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培养其独立人格:孩子时独立的个人,这个认识直到现在才慢慢为大众所接受,原来的认知,都是认为孩子啥也不懂,不用管他的意见,也不用尊重他,想打就打想骂就骂。社会飞速发展,媒体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孩子自身的发育提前,促使现在的孩子追求独立,要求平等,不能不说是社会的进步。
6.尊重孩子自由表达的机会,培养他的想象力:想起自己的孩子小时候,我还陷在儿童化的自我中心。同事朋友聊天,孩子插话经常被我阻止或打断,从来没有真正尊重过孩子,并没有把他当独立的人来看待。如今反思,也是自己从未受到过这样的对待。看妹妹对孩子的教育,虽然孩子表达不清楚,但是她从来不越俎代庖,只是笑着鼓励和倾听,孩子愿意表达,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我对愧疚只能使自己稍微心安,却无法改变过去的事实。能改变的只能是当下和未来。如今经过学习,越来越敬畏,越来越谦卑,越来越注重反思自身,追求成长。我就如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
第十章《捕捉敏感期,培养孩子的高情商》
1.帮助孩子辨识、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分为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管理方法。首先教给孩子识别情绪,观察情绪,然受命名情绪,接着找一找这种情绪的征兆,接下来就是作归因——情绪为什么出现?最后找对策——是接纳?还是改变?
【自我感悟:这几天我似乎有些抑郁。读书太难,打不起精神,鼓不起勇气,只是睡觉,又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缺乏意志力。就这样纠结、冲突。今天按照老师的方法再次回顾了这几天的情绪,一是因为不断出汗,似乎更年期的征兆,人有些烦躁;二是一直在心中缠绕的愿望再次被打碎,近两年无法实现。让我感到深深挫败。结合第九条,高欲望背后是焦虑、抑郁,实现不了高欲望,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我抑郁,就是无法接受自己平凡,无法接受失败,无法面对现实,内心充满了冲突,完美主义倾向,都是我的人格特质也是导致我抑郁的原因。
虽然每天都会写下自己的觉知,但是仍然无法根本解决内心的冲突。现在看来,还是自己的高欲望造成的抑郁。还有就是起初把心理学当作自己再次攀升人生高峰的路径,无奈,一直进展不大,加上疫情,晴朗的人没有线下团聚,也让人感到孤独,生活中鲜有人交流。多种因素杂糅,让我体会到深深的虚无感。我深知,我必须坚持学习心理学,与之发生时深度链接,并去解决实际问题,帮助自己和他人,这样才能获得高峰体验,才能自我实现,才能拥有自由。】
2.延迟满足,培养孩子忍耐力和自制力:老师给出的建议是,温和的坚持。不带情绪不要唠叨。当你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是控制,是根本没有),不发怒,孩子也不会发怒,即使发怒,也会慢慢消退,让孩子面对自己的欲望和外界的诱惑,勇敢的说不,说等一等。这是孩子意志力的培养。但是,永远不要高估人的意志力,人的意志力是非常脆弱的,需要同伴,需要环境。因此,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很重要。
【自我感悟:复学太累了。这两日都在补听课,补读书。工作日我基本是下班回家吃饭,吃了就睡,有时连澡都没洗,最早的一天7:40就睡了,一觉睡到5:40。这样的忙碌,让我没有再读书,特别是啃读,也令我焦虑。我对自己要求太高了,还有就是太着急实现愿望,总想一蹴而就。有时候,看到家长总是问王老师,你说吧,我该咋办,孩子才会去上学,还总是在心里批评家长,哪有这么简单容易的事情。但是对待自己,也恨不得找到一条捷径。真是“观人清,观己迷”。无论如何,学习不能停下,至于将来,放慢脚步,耐心等待吧。】
【又:读书笔记也是按照王老师的讲课,没有挨着章节作读书笔记,也是自己偷懒了。全书已经读完,浅显易懂,不像心理学专著很难读。但是,心理学专著是写给心理学家的,这本书,才是写给我们这些普通父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