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哪些优点,现在想重新拾回?——题记:《惜福阅历(SisypheCalendar)》2020.01.04
还是先来审题吧。
这句话中的关键信息就在于“重拾小时候的优点”。
小时候的优点,当然是在曾经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过好处,有其被自己或是被社会认可的价值。而它跟“重拾”搭配在一起,就颇耐人寻味了。重拾,意味着曾经失落,也意味着它对当下还有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曾经它是有价值的,既然对当下还有价值,那么,最初的最初,它到底为什么会失落呢?——私以为,这比回答“小时候的哪些优点,现在想重新拾回”这个问题本身,更重要。
笼统地讲,似乎很难讲清,那就不妨举个例子。
最近感触最深的一种“失落”,是在17号下午听讲座的时候。讲台上的老师讲着班级文化建设,讲着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讲得热情洋溢,激情四射。而我在后排,只觉得太过于激情以至于时不时破音的大嗓门通过音响设备传出来,简直魔音穿脑,令人头皮发麻脑壳疼。终于结束了,鼓掌之余,心生感慨:我老了,已经打不进鸡血的那种。
是的,当我看到“小时候的哪些优点,现在想重新拾回”这句话,我想到的,就是加油努力仿佛被打了鸡血的这种状态。
小时候的鸡血,大概主要来自于聪明伶俐的妹妹。有个优秀的弟弟或是妹妹在后面追赶的人大概都有过这样一种感受:今天不打鸡血,明天就会被追上,然后,嗯。
最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妹妹小我6岁,而我只见过妹妹小时候如何聪明伶俐,却只能从大人嘴里听说自己小时候是个什么怂样,于是完全无法预料今后,我俩会变成什么样子。这就好比跑长跑,暂时我跑在前面,但是我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后面的人超过。
所以,想当年,我也是会因为《读者》上的一篇文章一句话就撸起袖子充满干劲好长一段时间的人哪!毕竟,努力才不会被超越(或者延缓被超越)。
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有那般像是被打了鸡血一样加油努力的状态,而开始自我定位为“一个不求上进的人”的呢?
大概是大学时候吧。高中时候母上大人说“尽力就好”,似乎解除了我身上某种封印,身边同学的优秀,也让我对“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但当时,毕竟还要高考的,为了高考,也还得每天给自己强灌鸡血。到了大学,连高考的封印也解除了,就更是放飞自我。再加上大学里的很多课程,你实在无法在努力和成绩之间找到强相关关系,于是慢慢的固化了“享受过程”和“差不多就好”的心态,虽然不至于60分万岁,但基本上,追求的就是在考场上写爽了就好,哪管老师给几分。所以成绩总是平平,还觉得省了综合考评(申请参评评奖学金环节)的无数麻烦。回想起来本科四年,那么多主修课、辅修课、社团,我居然还有时间每年写一个小说,看了那么多的动画片、电影、美剧、韩剧、日剧和小说,自己都觉得book思议!
后悔吗?
读研的时候拿着一等奖学金,觉得拿奖学金也不是什么难事,为什么本科的时候没有再努力一点呢?找工作的时候,面试时被问到本科专业的问题,觉得面试老师有点为难人,毕竟那都是四五年前的事情了,但后来也会觉得,如果本科的时候不是那么得过且过,学习再认真努力一点,是不是会更好呢?工作以后,更是如此。
午夜梦回,有时也会想起曾经拟给09级本科班的毕业留言:不要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失去了追求卓越的勇气。——我自己,终于还是失掉了这样的勇气和努力的信心。
在长大的过程中,漫长的时光里,终究是因为失去了外界的压力,而失去了内在的动力。曾经的努力加油,让我艰难地保持着不被妹妹超越的可笑自尊;而曾经的不够努力,又成了当下种种的后悔和自愧。小时候的哪些优点,现在想要重新拾回?
——加油努力吧,年轻人!再不加油努力,就真的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