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无锡算得上是真正的江南,我深以为然。
这个太湖之畔的小城,并没有南京、苏州和杭州那样响当当的名气,却不仅保有着江南城市惯有的柔美,更多了些鲜活的饭香味与人情味。
柔弱、湿润、精致、娟秀,这是大多数人对江南的印象,也是无锡给我的初始印象。然而在更遥远一些的时候,无锡的风貌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最初的最初,锡城是彪悍的,粗犷的,民众断发纹身,尚武轻文。
直到晋室南渡,将一种全新的士族文化带入了无锡。在魏晋风骨的滋养下,江南地区百炼钢一般强悍的民风,突然间就在清丽的诗词中,变成了绕指柔。
无锡的美,不施粉黛,略显懒散,却透着一股带着文艺气息的舒服。
街巷四处氤氲着湿濡的气息,墙角潮绿的苔藓,屋顶旁逸斜出的蜡梅,老巷子里的空气中飘荡着古运河水的味道,水弄堂里手摇船晃晃悠悠,河道两岸的炊烟婷婷又袅袅。
即便在春寒逼人的早春,这样精致温柔的气息,还是挥之不去。
你可以去到久享盛誉的荣氏梅园,看老藤、古梅、新桂、奇石相映成趣,也可以闲游于蠡湖,在西施和范蠡曾经的泛舟之地听一段久远的故事,还可以去到惠山小镇,赴一场江南风情浓郁的园林文化之旅。
而无锡绝佳处,自是在太湖。太湖之于无锡,就如西湖之于杭州,秦淮河之于南京,早已是融入骨血的一个符号和标志。
学生时代爱读金庸,以至于我对太湖的全部印象,都是来自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
当我走进无锡鼋头渚,初见太湖,脑中就浮起了黄蓉郭靖泛舟太湖的情景。舟行处,蓉儿一时兴起,唱起了《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当我登上广福寺远观太湖,但见万顷寒水,烟波浩渺,却似一幅不着颜色的水墨山水,脑子里又想起了金庸笔下的那句“莫知天地之在湖海,湖海之在天地”。
太湖之大据说有2400多公里,相当于40个西湖,站在湖边极目远眺也只能看到天水相连,白雾茫茫。几艘画舫来往于湖面的小岛之间,成群的沙鸥追逐着画舫,鸣声清亮,不绝于耳。
经过长春桥的时候,我晃了一下神。入目处,一株一株的樱花树,夹道而长,看不尽,数不清。
烟花三月,樱花成林,一树一树粉白的盛放,在夕阳下,恍如梦中伊甸。在这个柔软的春天,我忽然就想起了一些柔软的往事。
《射雕英雄传》中,蓉儿对郭靖说:“靖哥哥,我们要是在这里划一辈子船,游一辈子湖,你说好是不好?”
“那每天干什么呢?”
“吹吹风,喝喝酒,看看天,看看地,再看看水。”
这也是我想要的生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