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教子弟于幼时 检身心于平日
从小培养这个道理如今应该是普及了的,我在想,所说的培养其实并不容易,要培养孩子正直宽广,光明磊落的气度,那就需要自己先有这样的气度,要想让自己先有,又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里时刻修为自己的身心,至少是以身作则,自己做到的再要求孩子,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孩子越是不听,我们就越是暴躁,以为是孩子不听话,其实是自己做的不够好!
说的好听是教育孩子,真相是修炼自己,所谓的传承,不就是自己的行为模式延续到下一代,再下一代吗?有些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越是这样隐形的东西越容易世代相传,不反省,不纠正自己的偏差,最大的可能是下一代的更加扭曲。
好的教育,必然能够从上一代那里寻到根源,潜移默化是家庭教育的根,别老盯着孩子的不好,多看看是自己的哪些行为导致了孩子的“不好”!
想到之前总说妞儿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每次在写作业看书的时候,旁边只要一点点的声音干扰就能把她心思吸引过来,导致她的学习效率不高。我们呢就总是埋怨她,认为是她自己的问题,忽然有一天她正在学习的时候我跑过去让她帮我看看一件旧衣服是不是还值得保留,她有些不耐烦,说我扰断了她的思路。我愣了一下,接下来的许多时间,我试着检讨了自己日常的行为给她带来的困扰,她的不专心可能并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从小我们当父母的就没有意识到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经常大大咧咧的大呼小叫,把打扰她不当做一回事,在这一点上,我家先生做的更是不好,经常以各种的名义堂而皇之的干扰孩子正在做着的事,从来就没考虑过孩子的注意力是需要我们保护的,你看,太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导致了孩子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反省自己,直接能够导致的后果就是牺牲了孩子本来可以更好的机会。
002.交友要学其所长 读书应身体力行
留心和自己交往的人的好,观察优点并学习,人最擅长的就是模仿,更擅长的又是看不见别人的好。
我们都知道自古就有孟母三迁的典故,这不就是在说人在交往中更容易模仿不好的东西吗?既然这样,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刻意发现别人的优点,发现,才有机会学习。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方面说的是学习他人,另一方面又强调应该分辨好坏,学精髓去糟粕,这当然需要能力,还是那句话,所有的能力都需要修炼。
能让自己的能力增长的最佳途径也是最廉价的途径就是读书,但是读书还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读了书还要在日常生活中照着做,没有践行,读书的意义几乎等于零,那不过就成了认字的简单行为而已。不是早有那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把读书得来的思想用在生活中,才能不断的修正自己的偏颇,只读书不足以成为高手,把读过的书揉碎了塞进生活里才是高手。这不也就解释了那句网络名句吗?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读了书懂了道理还远远不够,要做到才行。
我有一个特别爱读书写字的远方表舅,从小我就敬仰他的学问,谈古论今评断古人是非,每次听他的言论都会被迷倒。后来我慢慢的长大了,懂得了一些事,也知道了他的好多故事,他每天把圣贤书放在嘴边,可是呢,在生活中他和年迈的母亲关系很僵,和姐妹的关系更僵,甚至和自己的媳妇孩子都还总是家暴,他的媳妇儿经常被他打的遍体鳞伤,孩子也都不喜欢他,一个个都没等真的成年就都离开家……现在我好想明白了,他读的书不过都是“读”,从来就没把书中的智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读书又有什么意义呢?懂了别人的道理,不也还是输了自己的人生?
有时候,书是钥匙是指南,有时候,书是锁头是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