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得了一种病,突然想起来这种病古人也得过。这个病的基本症状就是一个基层的员工却整天琢磨整个公司的运营模式,甚至还想着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些什么。这个古人是范仲淹,用他的话形容病情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我的病情还没有那么重,我是先老总之忧而忧。
记得有人说过:提问是一种帮助人高效思考的方式。我很好的运用了这种方式,总是会在心里说:为什么这件事不一开始就......,非要到现在才......,问得多了,我渐渐的发现,我身上竟然有了一种怨妇的神韵,也发现我工作的积极性已经没有原来那么高。
我在想,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仔细想想还是自己太急功近利,总想看透未来,看到10年之后的自己。看看自己在这个行业10年之后能不能在郑州买房买车安个家。当自己学过“复利”的概念,了解了马太效应。知道什么是指数性成长,什么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整天想着把手中的事做到极致,让自己成为前2%,因为越当你越强,指数增长才会来的更快嘛。于是就自己就又掉进了完美主义的大坑,而且还经常患得患失的。做得好了,受到表扬,开心一会儿。做的不好了,受到批评自己就会频临崩溃。
更可怕的是,通过别人的论调,我开始怀疑领导在某些方面的能力,自己也没有明确的分析判断标准,当听到别人的话时,就会在生活中找一些小事去证明别人说的话是对的。偶尔回想,会发现自己心中真的是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都成立。这时自己就会想尽快的得出答案,然后开始回想记忆中的一些片段去论证到底那种观念和结论是正确的。当平衡打破,自己心里还会想原来她尽然是这样的人。
语言是有反向塑造能力的,偏见一旦形成变会更加容易加重,这又会影响到自己日常工作中的情绪,情绪一旦玩蛋,那基本上不到晚上睡觉的时候,自己就会一直难受下去,真是活该!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生活不仅要活在当下,还要活在未来。但是未来始终有一部分是我们看不透想不到的,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百分百的预知未来,那生命也就失去了乐趣。
至于思考公司是如何运营的,以后闲的时候还是会琢磨琢磨;提问嘛,还是会提问,但是还要追问一下,如果让我去安排这件事,我会怎样去做。当下最优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甚至还要直接的问自己:“抱怨有用么?”“没用!”好,那就忍着心中的小火苗,耐着性子把工作做完吧。至于领导有没有用,这个分析判断的标准还是要好好打磨一下的,多观察多学习多反思,肯定会比带着偏见直接否定要好很多。